中国茶区分布在哪些地域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茶艺知识>中国茶区分布在哪些地域
中国茶区分布在哪些地域
时间:2022-12-24 茶艺知识

中国茶区分布在哪些地域

中国茶区分布在哪些地域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中国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①西南茶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②华南茶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台湾、海南和云南南部等地,是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③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包括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北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和安徽,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

④江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以北,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和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属于中国北部茶区。

古树茶台地茶区别

普洱茶属于黑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类,普洱茶有天价一说,也有“平价”普洱一说,影响这两种情况的核心因素就在于

古树茶和台地茶,那么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区别是什么?

古树茶既为“古”,那肯定得是有一定年头的,对古树茶的树龄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接受的准确数字。

有人认为是100年以上,也有人认为得300百年以上树龄的才算得上是古树茶,但可以知道的是上百年的乔木茶才能称作古树茶。古树茶因其品饮价值、收藏价值、安全环保、物以稀为贵几个特点,广受追捧。古树茶更趋向于自然生长发展。

台地茶就是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密植高产量的茶园产出的茶叶。与古树茶相比,台地茶种植密度大、高产、人工干预多、树龄短、品种新。

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古树茶是手工精制的奢侈品,台地茶是流水线产出的“商品”。

理论上说所有的古树茶比所有的台地茶好,但凡事无绝对,台地茶照顾得好,加上精湛工艺的茶师,也能叶质厚,滋味滑爽。

易武茶区有哪些山头

现今狭义的“易武茶区”指的是易武山与曼撒山头茶区,广义的“易武茶区”涵盖范围包括易武山、基诺山山、攸乐山、倚邦山等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六大山茶,就是所谓的澜沧江以北的江内茶,涵盖当时六大茶山。

长久以来易武茶区并无大型制茶厂,然因有古老历史制茶传统与神话,茶区中还有许多古树茶与少许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园及少数民族栽培茶园,目前坊间仍有大量标榜易武茶区的茶品为消费者所喜爱。

此茶区因人工栽培茶园历史悠久,目前尚有许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园;也因此,许多古茶园变异茶种甚多,在茶种与茶性、茶质上的特色较难分辨,只能以地理气候环境造成的特质加以分析。纬度与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

易武茶区口感特点

易武茶区口感特点:属曼撒茶区,香气口感类似曼撒,香扬而更广,水柔韵长、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原因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简介: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六十吨,台地茶约三百余吨。

主要产区有麻黑、三合村、落水洞、高山、张家湾等,麻黑因汉人栽植管理,口感较为刺激而香,与其他少数民族管理古树韵广而柔有所区别;而刮风寨坊间亦列入易武茶区,但外形、口感均有所区别。

普洱茶区茶叶特性

云南普洱茶的主要产地有:普洱(原思茅)、西双版纳、保山、临沧市;除了这几大区域以外,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繁荣而不断扩大至昆明、大理等。而各茶区茶叶特性特各不相同:

1、易武茶区

包含易武、曼撒、蛮砖、攸乐。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较具特色茶品。

舌面与上腭中后段香气饱满,滋味较广,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舌面较为空乏。目前,易武茶区茶质普遍较佳者为蛮砖、攸乐。

2、倚邦茶区

包含倚邦、革登、莽枝。中小叶形态以特殊香型著称,上腭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口感较聚不广。革登量少,几乎不存在。倚邦、莽枝口感甚为接近。

3、景迈茶区

茶菁颜色偏青绿,条索较短,以甜香著称之茶区。早期因杀青温度较高,揉捻较紧,以致汤浑、微酸、偏苦,后期陈化反而香不显,口感下降快。

2005年之后制作工艺作了大幅度改变,较为正常。上腭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在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苦中微酸,汤质滑、较薄。

4、布朗茶区

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与上腭中后段稍苦;上腭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5、老班章茶区(班盆、广别)

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然,质较重、香型特殊而饱满、香气下沉,苦涩味化得较快,舌尖与上腭表现不明显。

老曼娥则味强苦难化,集中于舌面中后段,与老班章同属提升香味口感之调味剂。

6、南糯茶区

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腭中段及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7、勐库茶区

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较为粗糙。舌面甘韵与上腭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苦中带酸。

8、景谷茶区

条索不长且窄、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腭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