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帝古树茶属于哪个茶区
迷帝古树茶属于普洱茶区,茶园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城西北的新抚乡境内,迷帝茶区生态环境良好,山高林密,生态保护较好,四周的森林植被完好,无人打扰,十分适合茶树自然生长,出产的迷帝古树茶外形肥壮紧实,芽头饱满,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茶香清扬,山韵明显,且回味甘醇爽滑,滋味醇厚生津。
迷帝古树茶的简介
迷帝古茶园位于墨江县城西北的新抚乡境内,从县城过去要走106公里。
海拔1300米到1940米,古茶园面积约195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
茶园分布在哀牢山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山高林密,生态保护较好,在山中还有大量野茶山分布。
四周的森林植被完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茶园种植因地制宜,多以小片种植,几十亩、一两百亩为一个单元,这些茶园在森林中,似乎就是镶嵌在漫漫林海中的绿宝石。
迷帝古树茶的品质特点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外观条索,肥壮紧实,芽多,色深绿,气清香,白毫紧裹,锋芒外露,茶叶初绽。
茶汤汤色橙黄,持杯入口,是有一丝微微的苦涩的,却与其他茶不同,是苦显于涩的。
滋味醇爽,茶香清扬中有上浮着迷人的兰香,山韵明显,杯底留香;
入口喉韵偏甜凉,水路针细,耐泡度高,回味甘醇爽滑,滋味醇厚生津,经久耐泡,香气足。
迷帝茶的历史与文化
现在迷帝皇家古茶原料都来自那几棵古茶树,并严格等级划分,不与其它茶叶拼配,工艺也是传统的普洱茶青饼制作工艺,与200多年前皇帝喝到的贡品茶几乎并没有多大变化。
因为稀少,所以价高。
“迷帝”还有一个传说,迷帝茶原不叫“迷帝”,而是“米地茶”,因此处有米有地,为表富足之意而称作“米地”。
米地种茶少说也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明末清初的“米地茶”早已名声在外,唐上街的茶马市场也因米地茶而繁华一时。清乾隆年间,被口口相传的米地茶,被清政府采办的官员,选作为贡茶进贡入京。
相传,乾隆皇帝品到米地茶时,由于此茶种特殊,茶气浓烈,高香持久十分欢喜,道“朕品茗无数,唯他色香俱佳”,并赐“岁俸京师”匾一块。
迷帝古树茶在哪里
迷帝古树茶位于云南省墨江县新抚乡界牌村境内,属于哀牢山系,山高林密,生态保护较好,在山中还有大量野茶山分布,其茶条索纤细,茶芽居多,其汤色黄绿透亮,苦涩明显,苦显于涩,苦能化甘,且兰香淡雅,其滋味甘醇爽滑,厚润生津,且经久耐泡。
迷帝古茶(米地茶),属于哀牢山系,海拔1300米到1940米,古茶园面积约195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其产地是汉族和哈尼族混居区。
茶园分布在哀牢山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四周的森林植被完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茶园在森林中种植因地制宜,多以小片种植为主,茶树与原始森林融为一体。迷帝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佘三处。迷帝树龄最老的茶园在米地,海拔1300米,有500年左右的古茶园300余亩,破木有30亩,会佘有50亩。
代表性植株有界碑村迷帝茶厂的迷帝贡茶,已有400多年种茶历史,在明末清初时,“米地茶”早就名声在外,唐上街的茶马市场亦因“米地茶”而繁荣成市,名气之大,以至清乾隆年间,力压一众产区,入室成为皇室贡茶。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迷帝茶区茶叶生长期长,采摘期短,产量虽然低,但茶质却是出了名的好。迷帝茶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不与其他茶叶拼配,用传统的普洱茶青饼工艺,石磨压制而成,饼身不紧,条索肥壮紧实,芽多。
迷帝茶汤色黄绿透亮,叶底匀齐,茶香清扬中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杯底留香,口感苦涩明显,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回味甘醇爽滑,滋味醇厚生津,经久耐泡,香气足,贡茶之名,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