鸷鸟乍飞 银勾虿尾—飘风忽举的索靖法书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书法知识>鸷鸟乍飞 银勾虿尾—飘风忽举的索靖法书
鸷鸟乍飞 银勾虿尾—飘风忽举的索靖法书
时间:2022-11-14 书法知识

鸷鸟乍飞 银勾虿尾—飘风忽举的索靖法书

那个曾言“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的王羲之的曾孙王僧虔(426-485年),《书苑蔷华》第十一卷选有他的《论书》一篇。《论书》中有云:“索靖字幼安,敦煌(今属甘肃)人,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张芝草法而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日‘银勾蚕尾’。”自王僧虔“银勾蚕尾”的引语一出,索靖书法艺术自我标榜的“银勾蚕尾”的说法就被后人肯定了下来。随后,南朝梁袁昂在他的《古今书评》中则谓:“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鹜鸟乍飞。”唐人张怀灌《书断》中引羊欣所云:张芝、皇象、锤路、索靖,时并号“书圣”。至此索靖被人们划人“书圣”的行列。

索靖《月仪帖》(局部三)

索靖书法的用笔有其独到之处:动静相和,自由奔放。这正如王僧虔《论书》中所说:“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索靖的“笔力惊绝”尤其表现在他的章草书体上,正如唐人张怀灌在他的《书断》中所云:“崔瑗善章草……索靖乃越制特立,风神凛然,其雄勇劲健过之也。”索靖的章草书法,不杂糅,不掺假,具有特有的纯粹性。对此《晋书·列传第三十》中作如是描述:“靖与尚书令卫灌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灌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这段文字说明:卫灌的章草掺杂有楷书的味道,而索靖的章草却是纯粹的。章草代表了索靖的书法艺术水平。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索幼安分隶,前人以韦诞、锺繇、卫灌比之,而尤以草书为极诣。”

索靖与其他书家一样,在学书方面是极其用功的,其勤奋程度很是惊人。苏轼对索靖的勤奋曾有这样的评你“笔成家,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挺,不作张芝作索靖。”也就是说,学习书法除了天分之外,就是下苦功夫,别无好方法。

章草字体历来为书界、学者们所重视。尤其是学习草书,一般认为必须先学习章草,通过章草的学习,进人一种状态,然后再学习今草,使得学习草书循序渐进、步步深人。通过章草的学习和训练,再写今草时,才觉得有味道。书论史上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宋代大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姜夔在他的《续书谱》中说:“大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章草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对姜夔的学说,康有为极其赞同,他在《广艺舟双揖》中说:“姜尧章最称张芝、索靖、皇象章草,以时人罕及,因力学之。”康有为认为:学习章草的意义在于师古:“若欲复古,当写章草,史孝山《出师颂》致足学也。”(史孝山所作的《出师颂》就是索靖用章草字体书写的)索靖书法的用笔、点画等细微处,一般认为是出自他的舅姥爷草圣张芝笔法。从索靖章草笔法既丰满又圆浑的风格来看,他是继承了张芝笔法的润泽和流美的风采。正如元代书法理论家刘有定的《衍极注》中所云:“索靖与卫灌及其子恒,俱学于张伯英。灌自言我得伯英筋,恒得伯英骨,靖得伯英肉。”从索靖章草笔法的劲健刚烈的方面来看,他又继承了张芝笔法的风骨。清代学者宋曹的《书法约言》中有:“卫难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索靖在他的《草书状》中自我评价为:“或若调镜而不群,或若自检其常度,惟调悦而弥自检,是其所以真能调镜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