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硬笔书法?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书法知识>怎样练好硬笔书法?
怎样练好硬笔书法?
时间:2022-09-19 书法知识

怎样练好硬笔书法?

怎样练好硬笔书法

怎样练好硬笔书法,无论是在公共场合的签名中还是在签订合同,账单的时候,都会让人刮目相看,夸奖一番,很多人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好硬笔书法,那么到底给怎样样才能够练好呢?小编给你支招。

找一本合适的字帖。这里合适的字帖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正规的出版社出版的符合汉字规范的字帖,第二是指符合个人性格的字帖,大家都知道字如其人,不同性格的人写出来的字会很不一样,如果你是个文静内向的人,那么你就不宜选择豪爽硬气的字帖来进行练习。

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在写作之前先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不要以为自己写过很多年的字,就不去观察而只凭感觉和记忆进行临摹,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先观察再临摹会事半功倍的。

认真进行临摹。打算练字就是觉得自己以前写字写的不够美观,因此要摈弃之前的写法,认真临摹选好的字帖,每一笔画都要临摹到位,不要打折扣,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够美观。

持之以恒。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不要今天高兴了就写一上午,明天不高兴了就一个字不写,这样效果是不明显的,每天无论有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写,哪怕只是很少的时间,只能写几行字要要写,每天的坚持才会有进步。

观察比对。练习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写的字收藏起来,用以比对,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把不同阶段的字拿出来进行比对,看一下这段时间的练习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看到了进步,以后练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同时通过对比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差异,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纠正。

硬笔书法的产生和发展

尽管有人力图将硬笔书法的历史追溯到甲骨文、金文时代,但由于那时的方式主要是“刻”(凿、铸等)而很少是“写”,况且现在所谓的硬笔在那时还未产生。将其划归“刻字”较为妥帖。而敦煌文献中保存的硬笔写本.却以实物推翻了以往“中国古代没有硬笔书法”的说法,将中国硬笔二持法的历史卜溯到了两千多年以前,这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据多年的敦煌研究,鉴别出的敦煌硬笔写本达2万多页.发现多为纸本,也有绢本;有汉文.也有十多种古民旗文字;书写内容涉及文学作品、契卷书信、经帖杂文和佛经;使用书体包括硬笔楷书、行书、行草和草书。从笔画造型看,敦煌硬笔写本字体平整,粗细均匀,富有现代硬笔书法的“线”感,没有毛笔书写顿笔、叫峰、肥瘦结合、点面相问等“面”的特征,显然足用竹、木、骨、角等材料削制的硬笔蘸墨写成。

与写本相印证的足书写工具的发现.在20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十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而成的硬笔。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发现芦苇管笔,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市张义堡西夏遗址发现竹管笔。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用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让人吃惊的是,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有异曲同工之妙。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竹锥笔,时间已有近两千年。据此,有人断言,在西汉毛笔书法到来之前.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个先秦硬笔时代。

中国专家的新近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硬笔与近现代钢笔存有渊源关系,从笔舌形制和原理的共同性呵以看出.中国古代硬笔与近现代西方钢笔关系密切,至少是它的“远祖”。随着毛笔的广泛运用和纸的发明.在中国的书法领域毛笔书法终于一统天下,一度出现过的“先秦硬笔时代”也就销声匿迹了。随着西方钢笔在19世纪的传人和使用,沿用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毛笔在实用中逐渐退居“二线”.才使硬笔书法得以萌芽。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经过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终于开启了钢笔书法的发端期。一些讲解钢笔字写法的专著和字帖相继问世.为硬笔书法的普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是由硬笔书法比赛发动.继而展览、讲座、学访、研讨,办报刊、出专著、印字帖,一次次如火如荼的硬笔书法活动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硬笔书法以其多样的风格、大众化的审美情趣、鲜活的生命力、新颖的时代感.拓展丁中国传统书法的领域。终于在中国书法艺术这座宏大的艺术殿堂里.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