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行书的偏旁写法
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偏旁部首有利于写好汉字。行书的偏旁部首来自楷书,但书写更为简便。
单人旁落笔稍重,向左下行笔,随后回锋翻笔,再顺势落笔写竖,先轻后重,最后回锋向右上趯出。如"任"字。
三点水落笔轻,露锋尖,触纸后用力顿一下,然后勾出,接着顺势落笔写竖勾,勾时用力向右上趯出。如"沈"字。
左耳旁落笔写短横,顺势用笔而下写弧,再顿笔勾出,接着写竖勾,竖勾要挺劲,带有一定的弯势。如"陈"字。
右耳旁落笔由轻而重写横出折,再顺势写弯勾,然后翻笔而上写竖画,竖如悬针,上粗下细.一般来说,左耳收,右耳放;左耳流利,右耳工整;左耳竖有勾,右耳竖无勾;左耳占地小,右耳占地大。如"都"字。
竖心旁落笔写短竖,再折笔写短横,然后翻笔向左上,顺势写长竖。有时横竖之间有牵丝相连,并形成一个针鼻孔似的小圈,就更显得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如"情"字。爿字旁侧锋落笔,略顿,随即高于写竖画,要挺拔有力,至竖末用力向左上勾出,然后顺势写上点,顿一下提笔写下点,再用力向右上挑出。竖与点之间用勾挑相呼,点与点之间用牵丝相连。如"壮"字。
提手旁落笔写横,再翻笔写竖勾,然后顺势写斜世无双挑。横画略向右上斜,竖勾挺拔带弧势,挑画由左下而右上,线条由粗而细,点画分明有力。如"推"字。宝盖头轻落笔重按笔写点,然后勾出,顺势写左竖点,再连着折笔写横,末了折笔用力向左下勾出.整个宝盖头点画呼应,成上包下之势,字头宽敞,能包括或容纳下面部分。如"宣"字。
趯土旁落笔先写横画,再翻笔写短竖,然后顺势折笔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土旁的趯土要写得精悍,同时要与右面部分发生关系,其中特别是趯画。如"城'字。直刀旁落笔斜写左短竖,再折笔向右上勾挑,然后顺势写右竖。行书中的右竖,不妨写得比楷书长些;竖尾一般提笔直接抽出,也可以向左下勾出。如"到"字。双人旁落笔先写短撇,回锋折笔写长撇,再回锋向上写竖画,然后顿笔勾出。整个双人旁要一笔写成,虽然用笔有提有按,但笔尖始终没有离开纸面。如"徐"字。反犬旁侧锋落笔,随即向右下撇出,顺势另起笔写竖勾,再落笔写撇折挑。反犬旁可以写成楷书似的勾挑,也可以回锋收笔无勾挑;有勾挑的势必从左上落笔写撇或撇挑,无勾挑的势必从右上落笔写撇或撇挑,用笔的笔势不同,因此字的体态也不同。如"独"字。
王字旁落笔写上横,随即折笔写竖画,再转笔向右上顺势写中横,然后折笔向左下写下横。王字旁的三横,要求长短角度有变化,一般来说,上画较短略向右仰,中横略长比较平正,下横最长由左下向右上挑出。三横有变化又和谐,这样安排就饶有趣味。如"理"字。
广字旁先写上面侧点,接着提笔就势写横,再折笔写撇。广字旁的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往往由左上包右下,因此要注意空间。如"店"字。
钢笔隶书的点画
钢笔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写时要用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
一、点,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内含。有人说
隶书。点如木楔。看来是有其道理的。如下图所示:
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展开,呼应相顾。
二、横,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形状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赋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如下图所示:
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
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有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
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别运用。
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如下图所示:
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如下图所示:
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六、折,折画在隶书中一般起副笔作用,它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分为直折和斜折,如下图所示:
直折多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其势稍向内收拢,斜折多用于右耳部、子部等,其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强烈。
七、钩隶书的钩大多用于副笔,与其它笔画相配合使用,其势较为圆转,应含蓄自然,如下图所示:
八、挑,隶书的挑(或称提)多作副笔用,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无什么特别之处。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