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书法特点的简短介绍,从我国开始有文字以来,慢慢的就开始形成各种类型的书法,各类书法有不同的特点与风骨,有些人不是很清楚各类书法的区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各类书法特点的简短介绍。
各类书法特点的简短介绍1
甲骨文在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字体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团块笔画逐渐线条化,曲折笔画逐渐平直化,整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更加多样丰富。
小篆讲究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小篆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隶书特点在于字形扁方,左右伸展,曲折方圆,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去繁就简,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整体扁平、工整、精巧。
楷书特点,较前代隶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同时,楷书的笔划有了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既是字法,也是笔法的“永字八法”。整体而言,楷书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整。
草书的特点,在于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气势连贯、字形奔放。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各类书法特点的简短介绍2
书法演变顺序是篆、隶、草、楷、行为顺序,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可大致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
甲骨文主要是指商代的文字,因其刻在龟甲或兽甲骨上而被称为甲骨文。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吉金文,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在秦朝一统六国之后演变出来了小篆字体,在大篆字体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和演变,创造出了比较统一的文字。小篆字体比较优美,相比于现代的书法字体结构更加复杂,形式也比较古怪。字体的结构大多是左右对称的样式,整体更加偏向于长方形的形式。笔画比较圆润,没有特别明显的棱角。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指战国、秦至西汉初期的隶书,又叫古隶。如《长沙马王堆帛书》《居延汉简》等。汉隶,主要是指东汉碑刻上的隶书。如《乙瑛碑》、《石门颂》《礼器碑》等。
楷书是现在书法最常用的字体,是由汉代的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的主要特点是比较规整方正,结构也比较好看,讲究的是横平竖直。在楷书之后又出现了草书和行书,书写方便自由,笔画更加连绵。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成为后世习字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