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酵是什么意思?
所谓茶叶的发酵是指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
根据茶青的发酵程度,可将茶叶分为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
1.轻发酵
轻发酵是发酵度很小的茶,例如白茶(5%-15%),黄茶(10-25%),这一类的茶气味天然,清爽可口。
2.半发酵
半发酵是指在制作过程中将茶叶中的叶绿素破坏,并使之发酵程度有20%至70%,比如铁观音、武夷茶等就属于半发酵茶。半发酵茶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肠胃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
此外,还含有咖啡因、活性生物碱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失眠者,不宜多喝,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喝。
3.全发酵
全发酵茶为发酵程度在70~100%的茶叶,全发酵茶冲泡后呈现鲜明的红色或深红色,极具特色,饮用后由喉咙深处所散发出来的香味,令人有清爽舒畅之感觉,不过茶渍较重。
4.后发酵
黑茶就属于后发酵茶,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还需进行渥堆。
渥堆是黑茶生产的关键工序,茶叶经揉捻后不解块便保温保湿开始堆放。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微生物参与茶叶内含成分的转化,形成黑茶独有的醇厚顺滑的口感特征以及减肥降三高等功效。
黑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是茶复合多糖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降低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按照发酵程度对六大茶叶分类排序
茶叶的发酵,就是将茶叶破坏,使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与空气产生氧化作用,产生一定的颜色、滋味与香味的过程,只要将茶青放在空气中即可。
就茶青的每个细胞而言,要先萎凋才能引起发酵,但就整片叶子而言,是随萎凋而逐步进行的,只是在萎凋的后段,加强搅拌与堆厚后才快速地进行。
根据制茶过程中是否有发酵以及不同工艺划分,可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四大类别。
1.不发酵茶
不发酵茶又名绿茶,它是指茶树芽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例如龙井、碧螺春、珠茶、明前虾目、眉茶等。
2.半发酵茶
(1)轻发酵茶,是指不经过发酵过程的茶。因为制作过程不经过发酵,所以气味天然、清香爽口、茶色翠绿。
例如白茶、武夷、水仙、文山包种茶、冻顶茶、松柏长青茶、铁观音、宜兰包种、南港包种、明德茶、香片、茉莉花茶等。
(2)重发酵茶,指乌龙茶。真正的“乌龙茶”是东方美人茶,即白毫乌龙茶,然而俗称的乌龙茶已经混淆。
3.全发酵茶
全发酵茶是指100%发酵的茶叶,因冲泡后茶色呈现出鲜明的红色或深红色。其中可按品种和形状分为下列两类:
(1)按品种分:小叶种红茶、阿萨姆红茶。
(2)按形状分:条状红茶、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
4.后发酵茶
后发酵茶中,最有名最被人熟知的就是黑茶。以黑茶中的普洱茶为例,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
茶叶中发酵程度会有小幅度的误差,其高低并不是绝对的,按照发酵程度,大致上红茶为95%发酵,制作时萎凋的程度最高、最完全,鲜茶内原有的一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黄质和茶红质等有色物质。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黄色为主调;黄茶为85%发酵,为半发酵茶;黑茶为80%发酵,为后发酵茶;青茶为60%~70%发酵,为半发酵茶。
制造时较之绿茶多了萎凋和发酵的步骤,鲜叶中一部分天然成分会因酵素作用而发生变化,产生特殊的香气及滋味,冲泡后的茶汤色泽呈金黄色或琥珀色。
白茶为5%~10%发酵,为轻发酵茶;绿茶是完全不发酵的,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发酵工序,茶树的鲜叶采摘后经过高温杀青,去除其中的氧化酶,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成品干茶保持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成分,茶汤青翠碧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