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冬季两项是由什么演变而来 历史发展介绍
冬季两项如今已经成为冬奥会的重要项目之一,它是由两个项目组合而成,因此也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很多人都不了解冬季两项的历史发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冬季两项历史悠久,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远古时代的滑雪狩猎演变而来。在挪威、荷兰和瑞典等北欧国家的一些约4000多年前的石制雕刻品中,就刻有两人足蹬雪板,手持棍棒在雪地里追捕动物的情景。中世纪开始逐渐纳入军事训练科目。
冬季两项在1924、1928、1936和1948年冬奥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1960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并定名为现代冬季两项。而女子项目进入冬奥会是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
目前,冬奥会冬季两项比赛共设有11个小项,分别为男子10公里短距离、20公里个人、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体出发、4X7.5公里接力。
女子7.5公里短距离、15公里个人、追逐10公里、12.5公里集体出发、4X6公里接力,混合接力女子2X6公里+男子2X7.5公里,其中混合接力赛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首次成为冬奥项目。
比赛时,运动员要脚穿滑雪板,手持滑雪杖,携带枪支,沿标记的滑道,按正确的方向和顺序滑完预定的全程。每滑行一段距离进行一次射击,最先到达终点者获得优胜。
由于冬季两项融合了越野滑雪与射击两个项目,选手要在滑行途中射击,且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既要速度又要准度,可以说最能体验“动如脱兔、静若处子”的境界。
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一般要先学滑雪再练射击,前者是基础,因为最长要面对20公里的漫漫征途,选手长时间高负荷滑行,可体验滑雪之速度与激情。
但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击中更多靶标的射击更关键,因其偶然性同样刺激,需要迅速切换到“心如止水”的状态,毕竟射击要求让子弹飞得更准一些。
冬季两项的短距离赛男子需要比赛多少公里 具体介绍
在冬奥会上,冬季两项的比赛设有多个小项,包括个人赛、短距离赛、追逐赛等,那么短距离赛男子需要比赛多少公里呢?
冬奥会的男子项目包括10公里短距离、20公里个人、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体出发、4×7.5公里接力,因此短距离赛男子需要比赛10公里。
和个人赛类似,短距离比赛选手也是采用单人出发,间隔时间为30秒,比赛中女子需要进行7.5千米比赛(3圈,每一圈2.5千米),男子需要进行10千米比赛(3圈,每一圈3.3千米)。
选手需要停下来射击两次,射击姿势及顺序为卧射、立射,个人赛每次5发子弹。如果选手出现脱靶,将被加罚滑行一个150米场的圈道,到达终点后用时最少的选手为胜利者,而最终的用时包括了滑行时间和加罚滑行的用时。
在比赛中越野滑雪采用自由式,立射时选手必须先停下脚步,将雪仗放在地上才能射击,卧射时选手需将肘部支撑在地上射击。
冬季两项参加比赛运动员的射击用枪口径不得大于8毫米,不准使用自动步枪和光学瞄准镜。滑雪时枪膛中不能装有子弹,只有在进入射击位置后,才能将弹夹装在步枪上。
据了解,冬季两项比赛跌宕起伏,其核心就是动静转换的微妙,高手都是在放松状态下进入射击场,从心脏怦怦跳的高度紧张状态,快速平复呼吸和心率,寻找呼吸间隙或者两次心跳之间的最佳射击时间点,一击命中。
从高速滑雪之动,到慢悠悠射击之静,“快与慢”“动与静”看似泾渭分明,实则颇具哲理,需要两者相辅相成,一举一动间决定着比赛走势。
在这动静、快慢之间,谁能无缝衔接、自由且极致地切换,谁就能笑到最后,无疑,那些自控力、稳定性更强的运动员往往更有望主宰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