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如何更好的提高弹奏水平?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古筝如何更好的提高弹奏水平?
古筝如何更好的提高弹奏水平?
时间:2023-01-10 音乐知识

古筝如何更好的提高弹奏水平?

古筝如何更好的提高弹奏水平?

古筝学到一定程度,提升弹筝的水平的就成了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古筝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这样说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辞呢?不是!

古筝可以说是所有华族乐器中风格特点最丰富的乐器了。它有着粗犷高亢的中州筝风格,优美如歌的齐鲁筝风格,清越流畅的潮州筝风格,韵味悠长的客家筝风格,还有武林筝风格、蒙古筝风格、闽南筝风格等传统筝风格,当今的古筝音乐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当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曾用“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古筝风格流振的丰富多彩,真是一语中的。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丰富的音乐语言,如果不能了解各流派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语言特点等,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就像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知道什么是“八板体系”的六十八板的传统民间音乐的基本格局一样。那就和不懂得什么是“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而大谈潮州筝一样,会根本不着边际。

如果没有一点文学知识,怎能懂得《渔舟唱晚》中所表达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优美意境?又怎能懂得余伯牙的“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而产生的《高山流水》(古曲)在“巍巍乎志在高山,漾漾乎志在流水”的背后,还有那“知音难觅”的另一番寓意呢?

如果没有一点历史和历史人物知识,又怎能知道西晋文学家、玄学代表人物嵇康临刑前所弹奏的《广陵散》(古琴曲移植)述说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事,从而表达了他心中的悲伤、愤怒、反抗的情感呢?也弄不清《苏武思乡》(河南筝曲

曹东扶传谱)为那般?《昭君怨》(潮州筝曲)怨在何处?为什么会产生<崖山哀》(客家筝曲)叹息?(林冲夜奔》(陆修棠王巽之

编曲)要奔向何方?

这里要说的就是:我们应该去较全面地学习综合知识,认真地弄懂一些历史、民俗、人物、语言、诗词、散文、古汉语、音乐知识、美学、书法、绘画等其它姐妹艺术,并运用于演奏之中才能算是真正的弹筝。否则永远是仅知古筝的皮毛而已,更谈不上什么能用“心”来演奏了。

古筝简谱乐理知识和双手技法表现

古筝简谱乐理知识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听起来纤细,有的听起来粗犷;有的显得柔和;有的却显得低沉浑厚,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音乐就是一门听觉艺术,古筝的音色更是让人听起来更加悦耳,更容易消除繁杂事物的干扰。

根据自然界各种声音产生的规律,我们可以把声音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乐音,另一类叫做噪音。乐音有固定的音高/音低和谐交融。古筝、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演奏出的音,人们在唱歌时发出的音都属于乐音。音乐世界主要是由乐音组成的。

半音与全音

音与音之间最小的音高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在简谱中,7、1之间及3、4之间是半音。

音符

乐谱中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叫音符,在简谱中用1、2、3、4、5、6、7表示。

古筝弹奏中的双手技法表现

在古筝弹奏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双手技法的运用。双手技法就是左、右手配合弹奏的技法,通常是“成组指法”、“交替指法”的运用。弹弦次序往往是先右手后左手,—般又常用于快速交替之中,表现活跃、热烈、欢快、强烈的情绪。例如“轮抹”、 “轮撮”、“重勾轮抹”等。

双手交替的刮奏常常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或波澜壮阔的情绪,运用时要注意触弦的角度和弹弦速度的不同变化。

双手琶音演奏分解和弦时,两手交替从低音区到高音区,或从高音区到低音区,表现幅度大,有流水般的效果。弹奏时用提弹法,每个手指力求力量均衡。

双手技法除“成组指法”、“交替技法”以外,双于的配合手法是很多的,如一手弹旋律,另一手配伴奏音型或弹和声,或弹副旋律,或奏音响效果等等。双手技法是表现音乐内容的技术手段,随着音乐表现内容的丰富,双手技法将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