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古筝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古筝的兴趣,没有兴趣就难以持之以恒。有的孩子天生对音乐就感兴趣,这时父母对孩子多多鼓励,多带孩子看音乐会或参加比赛,增强他的自豪感,会让他的兴趣更浓,学习的劲头更强。对没有音乐基础或是对音乐不是特别敏感的孩子来说,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先看看学到一定程度的学生的表演,或是让老师先演奏曲好听的乐曲,让孩子亲近音乐,产生“我也要弹出好听的乐曲”的欲望,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明确孩子学琴的目的。学琴对孩子智力、性格的培养大有好处,切不可因为考级、比赛、升学等目的而急功近利。这些名、利只是我们学习古筝的督促手段或是进步的途径。学习古筝的最终目的是一种自身修炼,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再次,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辅导。学习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一定要注意辅导孩子的态度,不仅要尊重孩子,还要尽量提高练琴的效率。对孩子不要乱发脾气打骂孩子,也不要在孩子精神不好或身体不舒服时逼孩子练琴。最好能让孩子坚持在每天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练习,并提醒课堂上老师讲的难点、重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古筝美妙的乐音和杂音有什么区别
首先,音是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我们听到的就是声音了。然而,音的振动会呈现出不规则的状态,物体的大小,薄厚,每秒振动的频率、振动的时间、振幅大小等因素决定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因此,音大体上又分乐音和噪音两种。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而发出的具有准确音高的音,听起来动听、悦耳。例如人唱歌时的音,钢琴古筝等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都是乐音。
噪音,即物体受外力影响而振动发出的无规则的,没有一定高度的音。例如马路上汽车鸣笛声、打雷声、施工工地的声音,等等,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值得注意的是,打击乐器中,“锣、鼓、镲、木鱼”等发出的音属于噪音,木琴等虽然是打击乐,但因为有固定音高,所发出的音属于乐音范畴。
乐音的物理属性是哪些
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总和叫乐音体系。
乐音的四大属性:
第一,音高,指音的高低。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则音越高,频率越低,音就越低。
第二,音量,指音的强弱。物体受外力产生振动,受力不同,振动幅度也不同。音量就是有振幅的大小决定的,振幅越大音量越强,振幅越小音量就越弱。
第三,音值,指音的长短。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音的长短。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音就长,持续时间短音就短。
第四,音色,指音的色彩。由物体发出的泛音作用决定的。音色如何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等有密切联系、例如,竹笛是竹子制成,音色清脆明亮,大提琴是木制的,发音浑厚、低沉。
长短不同的音用简谱应该怎样表示呢
我们用代表不同时间的音符来表示音的长短时值。最常用的有:
四分音符:用一个单纯的音符表示为四分音符,时值为一拍,例如:1、3,等等。
二分音符:在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一条增时线就是二分音符,时值为二拍,例如:2—、5—,等等。
全音符:在四分音符后加三条增时线,即全音符,时值为四拍。例如:3———,7———,等等。
八分音符:在四分音符下面加一条减时线即八分音符,时值为半拍或1/2拍,两个八分音符相加等于一个四分音符。例如:3、65,等等。
十六分音符:在四分音符下面加两条减时线即十六分音符,时值为1/4拍,两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四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四分音符,如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