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大美音上感知现代古筝曲的美音演绎
下面以古筝左手的演奏技巧为主,从"按颤音"“按滑音”“按揉音”三大美音上感知现代筝曲的美音演绎。
(一)激情演绎之音
在现代筝曲活动的创作与演绎中,为进一步加强音乐的紧凑感,在按变音的同调式中。在表现欢快、活泼的音乐时,为进一步加强音乐的紧凑感,在按变音的同时加上颤音,使得原本欢乐的音调更加热闹。而“小颤”的印象效果更加活跃、灵动,用来表现欢乐场面内容的筝曲亦最为合适。
舞台表演是通过对筝曲的不断创编,以边跳边弹的形式来表现,演奏者不再是单纯的演奏,而是集听觉与视觉为一体的激情演绎。
现代作曲方式的中西交融、古筝形制的不断革新,不断创新。古筝乐曲所表达的情绪细节描写更加细致、感情宜泄更加直接。载歌载舞的弹奏方式让演奏者的表演不再单一,集听觉视觉为一体的舞台激情演绎,会让观众为之充满激情。
(二)自然模拟之音
在古筝自然类乐曲中,上、下滑音多用来模拟鸟语花香或少女曼妙的舞姿。模仿鸟语花香的筝曲有《茉莉芬芳》《云岭音画》《春涧流泉》等;模拟少女曼妙舞蹈的有《伊犁河畔》《彝族舞曲》 《西域随想》等。无论快板还是慢板,滑音技法的灵活运用,与其他技法的完美结合,都可以带给人美妙的听觉享受;加上古筝自身形体优雅,以及演奏者似奏似舞的表演,能在舞台上描绘出高雅姿态。
(三)深情传达之音
在演绎现代筝曲中,对于声音的表现还可用“揉音”来表示。一般地,抒情的旋律、节奏柔和,用来表达人们微妙的情感、思念、情愁等。“揉音”的加入,会使得原本从容含蓄的音乐,产生更加让人憧憬和怅惘的魅力。非常多的古筝作品展现的是抒情优美的旋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活泼、热烈、欢快的场景,虽然只是寥寥几个音的出现,却因左手作韵技巧特有的音色为整曲增添了独到的效果。
音画结合的现代古筝曲艺术
从古筝的弹奏来讲,弹奏者首先需要掌握曲子的特点和风格,其次要有适合曲子风格的舞台背景,才能够相得益彰地表现一场完美的演奏。为丰富其演奏环境可以利用LED屏或投影幕布装饰舞台,制造三维立体画。演奏者演奏的乐曲经过和声伴奏润色加工播放出来,演奏姿态由坐式改为立式并编入舞蹈动作,或者演奏姿势传统,但编入现代舞元素舞蹈润色。这样丰富舞台的层次让观众耳目一新,让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表演形式有了更丰富的发展空间。这是古第艺术进行改进的方向。
三维艺术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并重,运用科技的手段制造“视觉欺骗艺术”,我们所要研究的三维艺术与古筝表演一体化研究不仅仅是丰富舞台立体效果,还要丰富听觉的实体效果。在舞台上的布景有虚有实,制造视觉差异。演奏由真实弹奏与计算机模拟演奏相结合,制造立体听觉感受。本节的重要观点就在于此,运用科技的手段辅助古筝舞台的表演,运用3D艺术的模式进行古筝表演舞台场景布置与音效布置。
现代筝曲的演绎既能让观众享受到如画的意境、悦耳的旋律,又能满足观众多方位全面的欣赏要求。在舞台上,坚持立足于音乐自身的基础上,我们正依靠各种综合的舞台表现手段,让古筝艺术大放异彩,让观众在欣赏筝曲的同时,也进行一次美丽、愉快的心灵旅行。我们对舞美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对演奏者的演奏环境及心理因素做了大量研究分析。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并进行商业实践。古筝舞台运用科技手段编辑舞美对普及古筝艺术,推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筝美妙的乐音和杂音有什么区别
首先,音是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我们听到的就是声音了。然而,音的振动会呈现出不规则的状态,物体的大小,薄厚,每秒振动的频率、振动的时间、振幅大小等因素决定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因此,音大体上又分乐音和噪音两种。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而发出的具有准确音高的音,听起来动听、悦耳。例如人唱歌时的音,钢琴古筝等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都是乐音。
噪音,即物体受外力影响而振动发出的无规则的,没有一定高度的音。例如马路上汽车鸣笛声、打雷声、施工工地的声音,等等,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值得注意的是,打击乐器中,“锣、鼓、镲、木鱼”等发出的音属于噪音,木琴等虽然是打击乐,但因为有固定音高,所发出的音属于乐音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