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发展现状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古筝的发展现状
古筝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1-10 音乐知识

古筝的发展现状

古筝的发展现状

战国末期,秦国的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生动描述了秦朝民间筝歌的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目者,真琴之声也。”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筝已经流行于秦地,因此,筝也常被称为“秦筝”。“1970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水岩幕群发现经签定为公元前500年时期的崖棺,内有两具十三弦类似筝的乐器,它们的出现为筝的历史源头又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证实了早在先秦时期,筝不仅在秦地,而且在当时南方越国亦有传承,并早于《史记》记载四百多年,较十三弦形制筝的文献记载早一千多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古筝一直处于民间状态,没有统规格,制筝的材料、筝的形状和弦数等,往往因人、因地不同而各异。随着古筝艺术进入专业音乐的殿堂,大批人才涌现,专业工作者队伍不断形成,古筝事业迅猛发展。筝从十六弦增加到二十弦,传承从口传心授到拥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和规范教材,专业演奏家在国内、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获奖;业余学琴者人数迅猛增长,日益庞大的考级规模和完善的考级制度使古筝艺术水平大大提高,几代筝人在作品创作、演奏技法和理论研究上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最初的筝在形制上与现代所使用的筝不完全相同,它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史书记载,筝最早大约为五弦。筝在战国时期,其形制与筑相似。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云:“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井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

遥指对于古筝乐曲表现力的意义

技法是为旋律服务的,是为音乐服务的。因此,要根据不同乐曲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遥指技法表现音乐的原貌。遥指是古筝技术中非常复杂的一项技术,是现代乐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由初步的晃动手腕的一种运动到能够熟练地运用摇指,需要由理性到感性、由纯技巧练习到掌握运用于乐曲之中,必须要经过一个耐心的磨炼过程。练习摇指系列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正确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长期的磨炼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摇指技法既丰富又变化多端,它在乐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摇指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技法,传统摇指运用到各自流派的筝曲中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征;而发展变化后的摇指运用到现代作品中,使作品的表现力进一步加强,给古筝演奏带来新的生命力。现代筝曲中复杂多样的摇指,是借鉴和吸收了传统流派摇指加以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变迁,摇指的技法也有了创新和发展。此技巧的音色特点让歌唱性的旋律在古筝上得到尽情的舒展,使喜、怒、哀、乐的情绪尽现于古筝之中,更加动人。它使旋律连贯流畅,增强了表现力度,开阔了表现视野,给现代乐曲的表现赋予更新、更强大的意义。

国际化对古筝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世界,中国也不断在进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界因素的影响促使了中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古筝作为华夏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在世界舞台上不仅仅要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重要使命,融入新的音乐文化要素和理念。

筝乐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让各界人士对之青睐。

古老的筝乐艺术在当代焕发了青春。在一代代习筝人的共同努力下,古筝的修已经相当普及了,半个世纪来,它直迈着大步伐前进,努力超越过去,一批优秀的习筝人走出国门。我们完全可以骄傲地说,古筝艺术已经立于世界之林。

筝乐的创作不断地融入西方音乐理论,将传统音乐创作中不可能出现的表现手法变成了当代筝乐普及的表现形式,并取得较好的成果。最早的古筝虽然也比较普及但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只是以伴奏乐器出现。随着它慢慢地发展逐渐有了一些简单的传统曲目,再到改革开放后大量出现的现代曲目,是一代代习筝人不断努力创新的结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这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领域的重要宝藏。

筝乐的创新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受到了许多音乐人的肯定,在这个国际化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以清新典雅的形象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当代筝乐已经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各界人士都纷纷参加到修习中来。相信不久的将来,筝乐可以像钢琴乐曲或小提琴乐曲一样,以任何演出形式风靡于世界各地。与此同时还能不断地创新,在创作中融入更多各民族各地的音乐文化,使它不仅仅只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宝藏,而是成为世界音乐文化领域中的佼佼者。

回望过去筝乐的发展,我们应该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还会出现更多优秀的筝乐创作人,他们会不断地努力将筝乐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顶峰,筝乐将会得到更大发展并且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