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外形的变化对演奏方法有何影响
因筝曲在流派、作品、形制及指法上的多样化,近现代古筝无论是在演奏形式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比传统的古筝演奏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在近现代乐曲的演奏中,有的乐曲要求演奏者拍或扣击筝的面板或侧板,从而发出类似打击乐的音乐,增强乐曲的表现力,并且很多创作者会用某些特定技法来表现特定含义,演奏者的肢体语言较传统演奏中更加开放、明显。
在形制上,筝由最开始的五弦过渡到九弦又到十二弦,经过不断的流传,到隋朝逐渐有了十三弦筝;唐代有十二弦筝也有十三弦筝,它们的用处各不相同,十二弦主要用于雅乐,十三弦主要用于俗乐;宋代主要以十三弦等为主;元、明时期出现十四弦筝和十五弦筝;清末出现的十六弦筝延续的时间比较长,直沿用到20世纪中期,此后的古筝也不断地变化出现了十九弦筝、二十一弦筝、二十五弦筝和二十六弦筝。当前常用筝为二十一弦筝。筝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衍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对古筝的冲击将越来越大,因此新的演奏技法的突破显得更为迫切。
古筝形制改变后的演奏技法在未来仍将继续往高难度、高技巧方面发展。
一是小指必须要“解禁”。古人弹筝时不能使用小指。现代筝的演奏者仍没有重视对小指的启用,小指始终没有正式地参与弹奏的行列,成为“闲指”。事实上,古筝形制改变后人的每一个手指都很关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快速指序”出现以后无名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了,无名指与其他三个手指一样有重要的地位。小指也一样。基础练习不再仅仅只是托、抹、勾、挑,还应加上小指。这样,当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轮奏时,大指可以弹奏其他旋律。
二是左右手技法平衡发展。好多古等初学者只学习右手的基本功,这便造成左右手技法发展不平衡。在新型筝的形制演变发展趋势下,对左手基本功的要求亦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左手的开发使用。目前要解决古等演奏的一大难题,就是使左手能像右手一样掌握快速高难度的弹奏技巧,这也是古筝形制改变后的演奏基础之一。
三是长摇技法的使用。“四指扎桩于岳山边为支点,右手食指捏住大指义甲,由小臂带动作快速的托劈组合动作。”李婉芬指出了王巽之先生摇指的一个关键点:用食指捏住大指义甲弹奏摇指。这样,戴义甲长时值、大力度地自由摇动琴弦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顺理成章地产生了“长摇”技法。1958年,王巽之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把原来弧度很大的传统筝改良为弧度较小的二十一根丝弦筝,随着乐器的改良,筝面板弧度由大到小的改变,为大段落地使用摇指技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通过不断探索、改进,大大提高了摇指的速度、力度以及弹奏者的耐力,使得摇指技法日趋完善。
应该说,古筝音乐在演奏技法上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自己的发展进程。而且,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也绝不是一个孤立的音乐现象,迅猛发展的经济、文化全球化使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也逐步迈上全球化的发展里程。
古筝琴码是如何变革的
最早的五弦竹筝主要是琴首至琴尾、双方侧板、地板和横梁。那时的横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雁柱,亦称“筝码”。古代的缅甸曾向唐朝进献九弦筝。《说筝》一文中曾经记载:“唐代筝传到骠国(古代缅甸)、泰国,至今尚流行着的鳄鱼琴(密穹)的前身,就是九弦筝。”《唐书。南蛮骠国传》记载:“贞元中骠国进乐人,其工器有筝二,其一形如鼍,长四尺,有四足,虚复以鼍皮饰背,面及仰肩如琴,旋开以张九弦,左右一十八柱。”通过古书的记载,可以想象这个九弦筝采用双排码,每弦两柱,共十八个筝柱。此筝造型一定非常独特,可惜已经失传。《通典》上记录了随宫调设筝码的十四弦筝,书中记载:筝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随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得更为细化:“筝似瑟而小,十四弦,...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成七,倍之十四也。”从《律吕正义合编》中能够想象到古筝当时的装潢工艺已经很讲究了,通体用到了彩绘、刻漆等工艺。由此可以联想到筝码所用的材质也一定是非常珍贵的。历史上的观赏家们也有的称古筝为“玉筝”例如:唐朝墨客常建在其《高楼夜弹筝》诗中就称筝为“玉筝”;宋。王沂孙有(齐乐天》词,云:“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宋●晏殊在《蝶恋花》词中,日:“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这句话的大意为:谁在拿着饰以螺钿的筝弹着玉制的弦柱,传出的乐声让成双的燕穿帘离去。现在所弹的二十一弦筝,为了更好地提亮筝的音色,除了改善琴板、琴弦的材质之外,筝码的材质也一直在不断地改善。
现在的筝码一般用酸技木制作,其上嵌牛骨也有的由红木、紫檀、鸡翅木、桐木、松木、楠木等制作而成。随着转调筝、蝶式筝等新筝的出现,新型的筝码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例如,移码式踏板转调筝在转调部分采用踏板式移码转调。所谓移码转调,就是通过踏板的变化,使筝码移位,改变弦的有效长度,使得拨弦音高有所升降,以此达到转调的目的。又如,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四十四弦转调筝在转调部分,采用脚踏式岳山截弦转调,这些新筝在音响方面是由新的“码子”—“岳山共振柱”来完成的,筝的金属码子起着移位和支撑琴弦的作用。除此之外,新型筝码还有陶瓷码、滚轮滑动型筝码、象牙码等。这些新筝码在转调、音准、音响和音色的统一方面都做得较好,也使古筝这古老传统乐器越来越适应现代音乐的需要,逐步满足和丰富了的演奏技巧及不同类型作品的需要,使古筝艺术日益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