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基本构造
古筝构造是由以下几种构成的,面板、底板、筝头、筝边、筝尾,者几个部分组成。
面板使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国内的产地主要是来自河南,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但是效果没有泡桐木的效果来得好,蒙族筝的面板用杨木制成。
底板主要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质木料制作而成,也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筝边也称边板,即筝的侧边。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筝边。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还有试用枫木制作,根据不同的古筝所用的侧板也不尽相同。
筝头用木、紫檀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也有用其他木料的,筝头的作用一般来说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筝的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个音窗,供出音之用。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古筝,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想是宏声的挖筝,直接就是一个整体,音质传到方面比一般的古筝好很多)。
筝尾它主要用于安装琴钉。此处在造型上也起着与筝头对称平衡的作用,以至于弹奏的时候平衡要好一点。
敦煌古筝日常保养小结
敦煌的古筝的使用场合对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湿度环境对古筝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的空间内使用古筝对筝的振动和发音都比较有利。
低于50%的湿度会引发筝体表面及筝的底版开裂,大于70%的湿度则易使面板吸潮,导致声音发闷,余音减短,音色发暗。
建议大家在书房配备湿度计,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声音上来看,古筝存放环境除了对湿度有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空气混响时间。空气混响时间过长,会美化古筝的音色,而过短则易使古筝声音发“干”。一般的空间混响时间应在1.2秒—1.7秒之间。
总之一句话,琴靠人养。经常使用并合理保养,使古筝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会有利于古筝各结构之间的进一步调合。
古筝开裂如何保养
冬天古筝比较容易开裂,古筝开裂该如何保养呢?那么就要我们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是空气湿度的变化,空气太潮湿和太干燥都对弦乐器影响重大。如果木质太潮湿的话,古筝的音色就会发闷,古筝的那股明亮劲散发不出来,如果长时间干燥的话优化是木质开裂。这是所有人都不爱看到的结果。
乐器的状态与寿命跟我们平常的保养有非常大的关系,空气湿度的变化,和碰撞一样会对乐器造成威胁。
对木质的保存来说,理想的湿度是50%左右。长时间处于湿度30 %水平将会导致古筝的开裂。
木材的开裂主要出现两种方式:木纹平行的裂缝或裂纹,或者是木纹垂直的开裂。这些裂缝的形成,可以是因为振动,也可以因为水份的不足而引起的木材缩小。垂直开裂比较少见,一般在乐器制造前就已经形成了。形成的原因是板材成型过程中的木纹环状方向上的形变。
平时摆放古筝的房间最好配备一个空气湿度计。当发现空气比较干燥的时候,用保湿膏对古筝花板,岳山,穿陷孔等一些容易开裂部位进行擦拭。过程中千万不要涂在琴弦下的面板以及背部底板,这一点千万注意。古筝面板和底板都对古筝的音色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