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如何科学发声?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唱歌如何科学发声?
唱歌如何科学发声?
时间:2022-09-01 音乐知识

唱歌如何科学发声?

唱歌如何科学发声

发声必须协调,达到完美的平衡,才能使发声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它是不可能巧妙地调整和控制,更不用说发出符合音质及音域的效果。

因此,在唱歌训练之初,需要对发声器官及其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科学发声

声音是从喉部发出通过口腔外放出来。上腭与鼻腔分开,与喉部紧密相连,相互调节。正确控制口型是发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在使用声音的性质和共振,以及吐字和发音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适度开口腔

根据唱歌的需要,适当张开嘴巴,准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与唱歌有关的舌头、牙齿、嘴唇、颊部、上颚等。

舌头:发声时舌头的根部和舌头的中部应由嘴向咽下部自由柔和地移动。但是,在发声的时候,不要刻意去控制它,这会使舌头紧张甚至有压力。

只要你能正确打开喉咙,舌头自然会降低,因为舌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与喉咽部上下相通。

上颚:颚分为上颚和下颚。上腭后部的软口盖是硬口盖的延伸,上腭的高度与喉的位置密切相关。当上颚上升时,相应的喉头自然下降,高软腭会适度升高,从而扩大喉咽腔,增强声音的力度,增加强度。

在发声时,下颚的僵硬引起喉咽肌肉的紧张。因此,通过放松连接上颌和下颚的肌肉,下颌自然放松。

嘴唇和脸颊:发声时,不仅要控制口腔器官,还要调整相邻的嘴唇和脸颊,即抬起脸颊肌肉,露出笑脸。这不仅有助于打开鼻腔、鼻咽腔,还能使唇、牙稍微分开,从而获得清亮的声音效果。

歌唱发声练习的起音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4、歌唱发声练习曲

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