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丹田发声技巧有那些?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唱歌丹田发声技巧有那些?
唱歌丹田发声技巧有那些?
时间:2022-09-01 音乐知识

唱歌丹田发声技巧有那些?

唱歌丹田发声技巧一

说到丹田,很多同学在学习唱功的时候都会认同丹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丹田之于歌唱,就像心脏之于人类。下面就来说说唱歌丹田发声技巧,千万别错过。

一、丹田

丹田是人体最重要的经络之一。任何喜欢看武侠电影的人都应该知道,丹田是运气法门。对于丹田的具体位置,古往今来说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比较统一的位置是在肚脐附近。

简单地说,只有学会使用丹田,才能在唱歌时控制呼吸。

二、丹田呼吸技巧

使用丹田和学习呼吸是每个学习唱歌的人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呼吸技巧,为以后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快吸和慢呼

有“惊讶”或“哭泣”的感觉快速吸气,并保持缓慢呼气,注意膈肌的支撑。这种呼吸在歌唱中是最基础的,应该勤加练习。

2.快速呼吸

通过嘴和鼻子快速呼气。吸气后,腹部和膈肌的弹性会迅速释放出来。你可以用“狗喘气”的方法来练习。当连续进行时,呼吸和吸气可以做得轻而短。

3.缓慢呼吸

根据唱歌的要求,慢慢吸气,暂停一下,再慢慢呼气。均匀而有节制地呼气,注意不要使呼吸很僵硬。

可以体验“闻花”的动作,或者在早晨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的样子。

4.慢吸快呼

缓慢吸气,稍作停顿后迅速呼气。当呼气时,注意腹部和膈肌的快速和有弹性的收缩。

需要练习很长时间,并不意味着一次或两次就可以成为出师。在唱歌前要学好呼吸,最重要的是要以最少的呼吸量获得最大的音量和最大的时间,最终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唱歌丹田发声技巧二

一、练习丹田发声技巧

闭上双眼冥想一个点(或物品),想像那个点,在你头上,然后你开始发声,以「乌」声最为容易达到那个点,用「一」、「淤」也可以,当你一边想像那个点,一边发声让你的声音碰到那个点时,你会比较容易用丹田或鼻腔共鸣。这时你可以用辅助姿势,伸出食指往那点指,会有助练习。

2.另一个方法是,用你的食指跟中指在肚脐下两到三个手指头的位置(这里就是丹田),用力发出「喝!」的声音,当你是用丹田发声时,会感觉腹部手指触摸的地方变硬,不会是软趴趴的感觉。这时你就练习到了丹田发声了。

3.要测试你是不是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有个简单的方法能测试。就是你在呼吸时,若你是用胸腔呼吸,你的肩膀会上下起伏。若你是用腹式呼吸法呼吸,你会感到你肚子会起伏,而不是胸口或肩膀。

4.唱歌时哪边用力?当然是肚子用力啦,不过是自然而然出力,若你平常有用腹式呼吸法呼吸,你唱歌自然而然就会由腹部使力了。而且,真的不会酸!你记得你是怎样“嗯嗯”的吗?当你在“嗯嗯”时使力,那个感觉就跟你在用丹田的力量一样

二、正确发声方法

正确发声方法一:“闭嘴打哈欠”的妙用

牙关紧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举例:某学院04级的毕业生郭岩考入大学前,是山东烟台京剧团的武旦演员,为了得到深造,报考某院戏曲表演专业本科,弃武从文,转学青衣。

因为没有文戏基础,所以教和学两方面都须要化很大功夫。

当时她嗓音的发声状态是牙关紧,声音完全打不开,紧压鼻沟声音通不到头腔,更不会用气。但我从她嗓音的蛛丝马迹中,听到在她细细的嗓音里有一丝甜甜的柔美的音色。

这让我看到了曙光,给了我信心。

针对她的情况,我从气息训练入手,以吸气的方式打开喉咙——松开牙关——打开颌关节——放松下巴——放平舌头——稳定喉头——抬起软腭,配合呼吸练习和气息控制,在呼气出声的同时,以想象在“不断吸气”、“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那就在那唱”和“唱的过程中想着吸,所有的字都吸着唱”的感觉来帮助打开喉咙(摘自孔令华《声乐入门》) 。

“闭嘴打哈欠”,这是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训练方式,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打哈欠,然而我们的发声状态要以“闭嘴打哈欠”的方式抬起软腭,这是喉头位置和喉咙状态适合演唱发声的最佳状态。

打哈欠时嘴张得开,两腮的肌肉都是主动配合的,牙关抬得高,上下颌打得开,这是发声的基本要求,如果牙关抬得不够高还会影响高音的开发。

须强调的是打哈欠时的嘴型大小要有一定的尺度,如果嘴张得太大,一是影响舞台形象,二是会造成发声肌肉群的僵硬由此影响气息的深通。

必须以闭嘴打哈欠的口型,反而可使口咽腔、鼻咽腔充分打开,这是通向头腔的要道,因为它们上连鼻腔,下连胸腔是个联络站,充分打开这部分有助于获得头腔共鸣。

帕瓦罗蒂认为:“口咽腔的共鸣是人声共鸣的扩大器,是获得优美音色和声音上下贯通的保证。”养成闭嘴打哈欠的发声习惯的同时也解决了牙关紧的问题。

正确发声方法二:打开鼻腔

这是获得头腔共鸣及高音位置的关键,有的人演唱时鼻音很重,除了生理现象,如患了鼻炎之外,通常是因为声音上下不贯通,在鼻腔处窒息了,声音到不了头腔。

训练时要求学生发声前,使鼻翼两侧的上唇方肌和颧肌同时向外横向展开(像大笑或打开大槽牙啃咬东西状),同时使鼻周围的神经兴奋起来,如同打喷嚏前的感觉,又如吃芥茉的辣味直冲恼门的体会,还要有意识地要将声音沿着鼻咽上方往眉心处唱,好似每个声音亮珠的珠眼都串在眉心上一样。

我采用孔令华在《声乐入门》中所提供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an、en 、in、ang、eng、ing、ong这几个鼻韵母的发音来找鼻腔共鸣的位置,这个位置找到了,就找到了头腔共鸣的通道。

正确发声方法三:前、后两张嘴的功能

演唱发声时,声音不是直接从前面的嘴出来,它是“靠后唱、往前传”的一种反向提法,有一种说法“歌唱的嘴,在脖子后面。”

我们想象用后面(好象在脖子那里)的“嘴”在唱,这样与我们提倡的“闭嘴打哈欠”及打开牙关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做到嘴张开,上下分开至少可塞进一手指的嘴形。

孔令华在《声乐入门》中说:“歌唱时好象有两张嘴,前面的嘴是管咬字的,后面的嘴是吐母音、发声用的,与声音位置关系最密切的不是前面的嘴,不是口腔的前半部和嘴唇,而是口腔的'后半部,是咽腔,这是可调节的部分,是通向头腔的要道,充分地打开这部分,有助于获得头腔共鸣。

又如北方的曲艺——含灯大鼓,演唱者的牙咬着灯,演唱时完全是靠口腔的后半部,即声音从咽腔通向头腔。

我曾在训练学生做发声练习时,让她们用牙咬住自己的手指来唱,以此来体会打开后牙槽,用后面的“嘴”发声的感觉。

通过打开喉咙——打开牙关——打开鼻腔——开发前后两张嘴的功能——坚挺后咽壁一系列训练,可使训练者胸声、混声、头声的上下贯通统一,并扩展了音区,增强了表现力。

学生们经过数年的训练,都有显著改善。

特别是08级的付佳同学,她刚进校时由于牙关紧,舌头僵,气息浅,严重影响了她的发声和演唱。

经过系列的科学训练,使她的嗓音得到充分的开发,展现出她嗓音的最佳品质,提升了她演唱的整体水平。在2010年全国首届“学京赛”中荣获金奖(榜首) 。

正确发声方法四:关于“一响遮百丑”的误解

戏曲界往往能听到一句貌似称赞的话,就是即便某演员各方面都不够理想,但由于一开口声音很“唬人”,于是人们便给予“一响遮百丑”的评价。

这是个分不清是褒义还是贬义而含糊不清的评语。

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好话,因为是嗓子响把“丑”遮掩了,可是“丑”本身问题依然存在没有解决。

对于声音的要求,响不是目的,要悦耳、动听,要有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