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发声方法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音乐知识>什么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发声方法
什么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发声方法
时间:2022-08-12 音乐知识

什么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发声方法

什么是民族唱法

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汉民族而言,由于各地区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上的差异,其表现民歌内在含意的重要手段一唱法及其风格也是不相同的。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应该说还是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种类与不同的民歌风格的影响。为此,在研究与探索民族唱法及其风格的同时,简介民歌之特点也是非常必要的。

民族唱法的要点

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我国古代诸多论述中都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由此看来,呼吸对于唱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基础。唱歌必须以横膈膜呼吸法为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现在就将笔者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常用的练习呼吸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闻花香。如何吸气在歌唱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声乐学习的方法是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吸气,笔者上课时经常让学生模拟闻花,让学生体会声乐演唱中的吸气,受益匪浅。这种方法会使气息吸得深而不僵。

(二)吹灰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吹掉桌上的灰尘时的吸气状态恰好是声乐演唱中的吸气状态,通过这种练习学生能够形象的体会到正确的吸气状态。

(三)吹小纸片。练习的方法是:准备一张约十公分的方纸片,把纸片放在墙上,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在地上,吹气时要轻、要匀,要对气息有所控制,十秒为合格,时间越长越好。

(四)练习的时间。练习时间的长短,很多声乐教育家各持不同意见,有的说半小时左右,有的则说十几分钟为宜。笔者的经验则是不宜过久,太久具有危险性,有时会导致大脑缺氧,出现眩晕的感觉。尤其饭后的练习要避免。时间不宜过长,但次数可以多些。

二、咬字要注意力度的把握

歌唱是用语言来打动人。有了优美的声音远远不够,还要有清晰精准的语言,才能够较好的表现歌曲作品的思想。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听众不明真意得不到共鸣,就失去了歌唱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风采与魅力。

三、声情并茂

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要求“声情并茂”,我们知道,声音是基础,如果只注重了声音而忽视了情感的表达,歌声将没有了魂,也就是说,声音再美妙,也不会触动听众的心。

民族唱法发声方法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当地风俗人情和自己习惯爱好,通过艺术创造和时代演变逐渐形成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

一、呼吸

呼吸在民族唱法中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和通俗唱法一样,民族唱法采用的也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鼻道吸入气体后,进入到肺部和腹部,胸腔和小腹扩张,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这种方法有一个形象的例子就是,把鼻子靠近鲜花,去闻吸花香。掌握了这种呼吸方法,歌唱时保持住这种状态,歌唱中下胸部和腹部也保持扩张,把气息支点放在横隔膜上保持住,均匀缓慢的呼气。无论吸气和呼气,胸腔和腹部都保持住扩张状态,呼气发声时,给小腹点向内压缩的感觉和力量,发动气体由下向上,冲击摩擦声带发声。越是高音时,腹部和后腰越是用力,嗓子不用力。

二、腔体的打开

民族唱法也分为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五个腔体。主要用到口腔和头腔,辅助用到鼻腔和咽腔,较少用到胸腔。演唱时,打开口腔中的牙关、提起笑肌(保持微笑时的肌肉状态)、舌头平放、抬起上腭软口盖和小舌头、鼻腔至头腔通道横向打开、放松下颚适当扩张咽腔、喉头稍微下移保持住稳定位置。打哈欠时和受惊发出”啊“时的口鼻咽腔状态同样适用于民族唱法。歌唱时,声音通过口腔传送到头腔额窦(眉毛中间点上方)处共鸣振动发声。声音圆润明亮,具有穿透力!

三、声带的状态

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吸气和呼气时打开,平时闭合,发声时不完全闭合震动。唱歌时不能主动用声带振动发声,容易使声带劳累甚至受损。要让呼出的气体冲击声带,声带被动振动,声带不主动使力,也就不容易劳累。高音时,稍微收紧喉部和声带,同样是气息带动声带发声。

四、身体姿势

民族唱法演唱时,要求站立姿势,双脚与肩同宽,左脚稍靠前、右脚稍靠后。双眼平视前方,脖子、肩部放松,后背挺直,臀部向上稍微提起。

五、声乐知识

民族唱法,除了发声方法和技巧外,同样掌握一定的声乐知,像音调、节拍、配乐编曲知识等等。

六、感情投入

唱歌感情投入是非常关键的,要根据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艺术要求,投入不同的感情。没有相应的感情投入,再好的发声方法和发生条件唱出来的歌曲,都会索然无味!

七、情绪的把控和发声状态调整

唱歌是一门现场艺术和学问。歌唱前,要通过开嗓,把各个腔体活动打开,调整好各部位状态。歌唱时,不能精神过于紧张,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情和松弛的身体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结合各个发声部位,发出最好的声音。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一、民族歌曲的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气息

我国古代诸多论述中都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由此看来,呼吸对于唱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基础。唱歌必须以横膈膜呼吸法为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现在就将北京昌平区声乐培训的专业老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常用的练习呼吸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闻花香。如何吸气在歌唱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声乐学习的方法是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吸气,北京昌平区声乐培训的专业老师上课时经常让学生模拟闻花,让学生体会声乐演唱中的吸气,受益匪浅。这种方法会使气息吸得深而不僵。

(二)吹灰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吹掉桌上的灰尘时的吸气状态恰好是声乐演唱中的吸气状态,通过这种练习学生能够形象的体会到正确的吸气状态。

(三)吹小纸片。练习的方法是:准备一张约十公分的方纸片,把纸片放在墙上,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在地上,吹气时要轻、要匀,要对气息有所控制,十秒为合格,时间越长越好。

(四)练习的时间。练习时间的长短,很多声乐教育家各持不同意见,有的说半小时左右,有的则说十几分钟为宜。北京昌平区声乐培训的专业老师的经验则是不宜过久,太久具有危险性,有时会导致大脑缺氧,出现眩晕的感觉。尤其饭后的练习要避免。时间不宜过长,但次数可以多些。

二、民族歌曲的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咬字力度

歌唱是用语言来打动人。有了优美的声音远远不够,还要有清晰精准的语言,才能够较好的表现歌曲作品的思想。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听众不明真意得不到共鸣,就失去了歌唱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风采与魅力。北京昌平区声乐培训的专业老师介绍,在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的语言中,必须要了解掌握我国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要素。

要表达好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首先是字头要咬准且要适度用力。歌唱发声的字头就是我们常说的声母,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到,有些学生虽然声音很漂亮,但他表意不清。原因就是对声母的发音部位咬的不够准确。歌唱的咬字与说话的咬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歌唱中声母发音要清晰、准确、且适当用力,歌唱咬字应加强声母准确部位的着力点,要比说话用力更集中、更夸张一些。

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齿牙唇处着力,则其因音必不真”,明确的说明了咬字一定要有准确的着力点,才有清晰真实的字音。总的来说,在发声用力的同时,根据所表情绪的不同、作品风格的不同,咬字的力度应有变化,抒情性强的作品咬字应舒缓一些;热情奔放的欢歌,咬字应铿锵有力,要富有弹性。另外,不同的一首歌曲中,根据所表达的内容与情绪变化,咬字的力度也应有变化。

要表达好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其次是如何在歌唱的过程中归韵。归韵就是把每个字音的韵母唱准确,收音时确保韵母的准确性,不能唱成另外的韵母。如果归韵不准,同样让听众感觉到达意不清。

三、民族歌曲的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声情并茂

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处理要求“声情并茂”,我们知道,声音是基础,如果只注重了声音而忽视了情感的表达,歌声将没有了魂,也就是说,声音再美妙,也不会触动听众的心。

如何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北京昌平区声乐培训的专业老师告诉大家,在有了良好的嗓音条件、正确的呼吸、科学的发声方法、良好的混声共鸣、准确合理的咬字、训练有素的节奏感这些因素之外,要表现好一首作品必须经过歌者的二度创作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歌唱的技能是为歌唱作品内容服务的,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是曲作者在旋律、节奏、调式、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二度创作。所以说,优秀的歌唱艺术是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情感把握二者融合的产物。

因此,民族歌曲的艺术风格与民族生活习俗、民族信仰、地貌环境、人文历史都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民族语言。北京昌平区声乐培训的专业老师介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声乐表演艺术。作为一名民族声乐表演者,只有真正了解、把握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才能和其他国家艺术形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让世界民族声乐得到统一与融合。让中国的民族声乐能以全新形象迈向世界音乐表演艺术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