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与技术:八法五步
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扌朋、捋、挤、按、采、扌列、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在上边的手就含扌朋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扌朋),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
扌朋: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扌朋”也有化解按劲。“扌朋”不代表只有向前,“扌朋”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扌朋”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随波逐流。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察《太极拳论》。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就如水下瀑布一样。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扌列:有带一点缠劲。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牵动时以腰发力。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讲究要有爆发力,寸劲。力道充沛饱满。
靠:运用任何一个部位来靠敌人,有肩靠,背靠,胸靠,胯靠。。等。
谈学习太极拳的益处
学习太极拳有什麼好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查找了以下资料,从生理效益和精神效益两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太极拳的好处,很富有哲理。仅供自己学习太极拳了解有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练习太极拳,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二)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