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不少人认为武术的精华和内涵就是健身防病。我觉得,武林中人说出此话,未免有些自欺欺人。华夏武功,博大精深,源源流长。武功的雏形,是我们的老祖先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救式保护技能。在冷兵器时代,这种搏斗技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盛衰。
明末清初,我国武术实战水平达到了颠峰。当时,天下动荡不安,满人入关后"反清复明"活动此起彼伏,江湖武林帮会林立,各种争斗风起云涌。在血雨腥风的厮杀中,为了消灭敌人、保全自己,时值火器尚很落后的那个年代,人们惟一的办法便是在磨练武技方面搜索枯肠、狠下苦功。于是他们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巨大代价,用鲜血和汗水浇灌成种种震古烁今的格杀功夫之花—-克敌制胜的"技击术"并使其在神州大地上站出无数丰硕的果实,形成我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以技击为核心的、浩繁的武学体系。保镖业的产生和兴起,对武工的技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镖师门从刀尖上讨饭碗,技不如人,就只能陪财丧命……
由此可见,武术在过去一直是以技击为主的。
近年来,从越来越多的抢劫、伤害、凶杀案来看,歹徒们并非像排斥"技击"者所言:人人都拥有"枪支弹药"。其实,在众多歹徒中,持枪者只占少数。如果这些受害者每人都能掌握一些足可保身的武技,不就可以幸免遇难了吗(至少可以减少伤亡)?
这些年,武术界出现这样的情况:
1.练武的人对付不了地痞流氓的袭击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2、武术界表演各种花法的人多了,关在屋子里练"嘴上功夫"的人多了,而研究技击、敢打敢拼的人却越来越少;
3、"武术"被编排成一段段配乐的"舞术"而搬上舞台、屏幕。对此,我们不能沉默。只要黄河和长江依旧奔腾不息,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去挖掘、继承华夏瑰宝—-传统武术真功。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先将濒临失传的一些武功继承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再说整理、提高。如果连继承都做不到,又有何资格重新将祖先们的心血结晶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开宗立派、独创一脉呢?
至于健身,我认为在遵循习武要领练武的过程中身体自然会健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