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的八卦拳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体育爱好>1916年的八卦拳
1916年的八卦拳
时间:2022-09-04 体育爱好

1916年的八卦拳

《八卦拳学》是最早出版的八卦拳(掌)方面的书籍,是研究八卦拳的学者们必不可少的一本名著。

该书有如下特点:

1、成书年限是最接近八卦门的鼎盛时期。很多有名的八卦掌二代弟子都在世,如刘凤春、梁振蒲、张占魁、李存义、刘宝珍等。

2、为一代宗师孙禄堂所写,其权威性不容忽视。八卦掌中最有价值的资料均成型于三、四两代弟子。八卦三代人士从名、从技无不以孙禄堂为首。

3、怎么练怎么写,怎么写怎么练。1916年的八卦拳无多余之花梢,孙禄堂先生下传的弟子、学生所习,均与书中对照一致。比现在流传的八卦掌比最大的保留了本质。

4、结心归纳、影响甚远。象其中三害九要成为内家拳公认的基本要诀。

后历写书者,或多,或少,都借鉴了此书。

从孙禄堂先生所面世的五本著作及一本未脱稿的遗迹中,八卦拳械占六本之三,可以想象,孙先生对八卦拳是多么的如此偏爱。今日孙氏拳学举太极、重形意,八卦似成冷门。而我的个性、喜好一直在八卦拳中,虽近日才在本网站众多人士的帮助开始研究孙氏的八卦拳,但我愿将我体会到的《八卦拳学》中的东西公开与大家共议,此是学习笔记,体会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没有条顺整理,本着愚者无畏的精神贴出供大家指正。

一、董海川的师承

八卦拳学原序:“八卦拳始于有清咸同之季。直隶文安董海川先生,漫游南省,于皖属渝花山得异人之传。”孙叔容先生提供的佚文手稿:“八卦拳学,不知创自何代何人,前吾师程先生,亦未知其源流。至前清有董海川先生,直隶文安县人,平生好武,尝遨游四方,一日至江皖地方,遇一异人传授此技,数月得其精奥。后至北京传授弟子多人。”

正源。说明1916年以前,程、孙只知道八卦拳可证的源头是董海川祖师传下来的。

二、孙禄堂时代的八卦拳俱是口授,无谱可证

八卦拳学原序:“但程先生只凭口授,未著专书。余恐久而失真传也,爰不辞固陋,每式绘之以图,并于各式后附以浅说,非敢自矜一得,亦聊以广先生之传已耳。”

孙叔容先生提供的佚文手稿:“但云此技古时未传于世,大都隐于释道两门。余师亦在其数。以后诸弟子又各传门徒,此技之妙,遂流传于社会矣.但此拳俱是口授,并无谱可证,或间有抄本附会之说,并无教科入门堪作真本.且有者多存私心,不肯轻示于人.现精此技者虽不乏人,然隐于世者多,传与人者少.社会后生弟子爱慕此技,因无书籍可考,又不得口传授受,遂使人举步望洋而生止足之叹.余得程先生传授后,朝夕练习,又有李先生存义亦精是技,时常指示,数十年略得其中梗慨.思欲立谱以传后世,然无依据在前,诚恐断定有谬。但步步循理设想,夫太极八卦形意三门,实出一人遗传,盖万物生于一理,拳学生于一气,理既相合,而形又何别?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余所著形意拳学,外表由明善以复初,亦即万殊一本之道也.故公余之暇,探辑群言,付以己意,不揣冒昧,遂将所习之技,编纂成书,以聊助爱技击后世钦好者或作入门之径,是则余之志也.余本武士,才短于文,书中有不合之处,望乞诸君子随时指示为感。”

二段对应,孙先生时代所见到的八卦拳俱是口授,无谱可证,抄本只是附会,稍后的几个三、四代名家所出作品也提到此点。这也解释了为何所谓的“转掌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两个八卦掌谱一是有多种版本且每个版本均对应不了市面所见的多数流派的八卦掌掌式,二这两个拳谱语言俗白、叙述杂乱,如称是董海川做为祖师级人物所总结、下传的拳谱如何能至于此?

应该从事实中看到,《八卦拳学》是第一本对八卦拳进行归纳总结的书。

三、罗汉拳与八卦掌有关系。七十二截腿与七十二暗腿只含藏于拳

《八卦拳学》:“凡例1、是编为修身而作,取象于数理,立体于卦形、命名于拳术,谓之游身八卦连环掌。内藏十八膛罗汉拳,兼有七十二截腿,七十二暗脚。至于点穴、剑术、各样兵器,均於拳内含藏”。

这段说明了:1、罗汉拳确与八卦掌的关系源远流长。2、七十截腿与七十二暗脚有,但与罗汉拳、点穴、剑术、各样兵器都在拳内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