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意拳之基础
(一)手型
心意拳的主要手型有单掌、双掌、掌。
1.单掌
掌法的使用,与其它拳种不之处在于:心意门使用单掌时,必须五指炸开;右掌前击时,左掌紧贴右掌之背加力;同时左掌亦可起防守作用。
技击触力点在掌腕根部,用掌腕根部技击往往比用拳更能奏效,因而俗有“宁挨三善后不挨一掌”之说。
2.双掌
心意门在使用双掌技击时,必须左、右大批拇指紧合相扣,此手型是心意六合拳所独有的。此掌法凶猛狠毒,有“双扒把手从中出打死人”之说。两拇指紧合相扣,如同技击前定准了标尺,双掌从胸前推出,专门扑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太阳神经丛”。
3.拳
心意拳与其它拳种的握掌和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即常使用拳眼和掌轮打击对方。
4.拳尖(小拳,俗称穿捶、穿拳)
此拳握法折叠中指的第二关节,使其关节凸出,其它四指紧握固定其凸出之中指,使用其凸出点点击。此拳穿透力很强。
(二)步型
心意门拳法技艺的主要步型是:弓箭步、弯套弯腿。
1.弓箭步
弓箭步,又称弓步。步型可分大、小、高、低各式。俗名“箭杆穿叶”。例如左弓步:左腿屈膝,左脚尖略微向里扣;上体前倾;鼻尖、左肩尖、左膝尖、左脚尖成一垂直线;右腿挺膝伸直;头、背、右腿跟成一斜直线。
2.弯套弯腿
弯套弯腿,又称“鸡形腿”、“鸡步”,是心意门拳法技艺运动的基本腿法。例如:左腿前、右腿后之式,两腿弯屈,身体下蹲,前后两膝弯相合,故称“弯套弯”。运动中两腿弯屈,左右运行。
(三)身型
心意门拳法技艺的主体身法是“六合式”。主要身型是:“大拧中节”、“小拧中节”。
1.六合式(以后各单节通称“起式”)
六合式又称“侵扑站”、“轻步站”、“熊出洞”、“身成六合”。身成六式者: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为心意门拳法技艺之主要身法与身型。身动则六形合为一体,故称“六合式”。
六合式:左脚在前,上体向右侧身,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相抱放轩胸前(也可左手护腮、右手护上腭,两眼平视)。
2.大拧中节
谱云:“身有八法,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这里以对初学心意拳者没有讲身法,而只是讲身型。但“大拧中节”式,已牵涉了身法中的:“反侧”法,故尔略加注解。
反侧者:反身顾后,而侧身顾左、右。“大拧中节”之身型是原地左右转体180度,意在盘练“反侧”之法。为下一步盘拳练艺打下翻、转、拧、插身型之基础。
大拧节式:左脚在前。整体下蹲,两腿弯相套,上体向左后拧,下肢体形不变。右手置左膝外侧,左手轩左臀外侧。使右肩尖和左膝尖、左脚尖垂直相照。
承上式:上体向右转180度,两腿随上体拧转,脚下拧出两个圆点。两手臂在上体拧转的同时,由下向上抡经头部上方后落至右膝外侧。此式一左一右、一反一正地原地反复练习。
小拧中节式与大拧中节式大同小异,惟转幅略小。
(四)桩功
习心意六合拳者,当盘拳练艺之后的收功时练此桩功,效果最佳,故又称“站桩收功”。它是人体激烈运动后的静养之法。
桩功式(六合桩):左脚前伸,脚尖勾起,脚跟轻触地;双腿屈膝下蹲,重心置于右腿;左手抬起,伸至面部正前方,掌心向内,中指与鼻尖同高,手臂弯屈,使肩胯相照、肘膝相照;右手五指炸开,下按至右腿外侧,掌心向下,四指朝前。
右腿力尽,承上式更换左腿,变右脚前伸,脚尖勾起,脚跟轻触地;右手抬起,左掌下按;动作同上,只是左右式之变化。
要求:随着功力的增长慢慢延长站桩时间。身体要尽力下蹲,肩要沉,肘要坠,谷道上提,舌顶上腭,呼吸自然,两眼平视前手之中指尖。站桩时,周围环境要清静。
二、拳法技艺图解
(一)鸡步踩腿(鸡形步、鸡步趟腿)
1.左脚在前;两腿尽力下蹲,腿弯部前后相套;上体向右侧身,两掌十指炸开,拇指紧合相扣,置小腹前。
2.进左步,双掌由下向前上推出,与腹部同高;随之上右步,同时两掌回收置胯部;身向右侧。
3.进左步,两掌随步落而向前推出,掌与腹同高;眼平视前方。
鸡形步是本拳的基础步法。两腿弯屈,两腿相套,直线大步行走。左右式相同,连续不断。
(二)鸡步掂腿
起势(起势六合熊出洞):
1.掂右腿置于左腿前;身体右拧40——50度,右脚落地;随之左脚急垫半步跟至右脚后;再次催动右脚上步;掂腿进步的同时,双掌在腹前交叉后,随掂步而分开;左手至右腿前,右手至右臀后;右拧中节。
2.掂左腿至右腿前,向左拧体40——50度。左脚触地,随之右脚急垫半步至脚后,再次催动左脚步;掂腿进步的同时,双掌在腹前交叉后,随落步而分开,右手至左腿前,左手至左臀后;左拧中节。
运动路线为“W”形直角曲线。左右相同,连续不断。
(三)熊形单把(单把)
起势:
上右步、进左步再急进右步(快三步),右脚触地之际,左脚跟抬起;同时右掌五指炸开,用掌根向前推击。肘微屈下沉,掌与胸部同高;左掌紧合至右掌背加力,此为右单式。如此两脚交替向前上三步,呈直线支行。反复练习。
(四)虎扑双把(双把)
起势:
双手放置胸前,左右脚循直线交替进步,每进一步,双掌向前推击一把。两掌十指炸开,两拇指紧合相扣。双把推出要有抖力,与胸部同高,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五)十字把(十字双推把)
起势:
1.左脚上步;同时左、右掌向前上方伸至与面部同高;掌心向内,左掌在前上,右掌备后。
2.左脚上一步;同进,右腿跟进与左腿平,右脚脚尖点地,重心置左腿,身体尽力下蹲;随之双掌向前反掌,变掌心向下拉拽;左掌拉至左腿外侧;右掌拉至右腿外侧。
3.右脚向前方上步成右弓步;同时双手提至胸前向前推出;两肘夹肋,掌指炸开,拇指相合。
4.左脚跟进与右腿平,脚尖点地,重心置右腿;左脚上步成左弓步;两掌向左前方推掌。如此左右式相接,连续不断。
(六)鸡步摇闪把(摇涮把)
起势:
两腿弯相套,身下蹲直线走“鸡形步”左脚在前时,左手在前;右脚在前时,右手在前。
1.左脚在前,左臂前伸,屈肘前立左掌声,掌心向内,五指炸开;右掌五指炸开,掌心向外,右掌虎口处与左肘尖相合。
2.进右步,左掌随进步变掌心向下,置于小腹前;上体向右拧。
3.再上左步,同时左掌由下往上从脸部右侧向左划圆摇涮而出;左肘仍屈曲,右掌“虎口”仍与左肘尖合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七)怀抱顽石
起势:
1.右手、右脚在前,双手置于胸前;横上左腿,成剪步下蹲;同时双手上起过头,交叉后分向左、右下落,两掌心向上;身下蹲、臀部坐于右小腿后侧。
2.向右后拧身转体180度,上右步成右弓步;随步落,双掌同时收经胸前向前推出。同“虎扑双把”。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八)迎面贴臂
起势:
1.左手、左脚在前,身向右侧,双手放置胸前。
2.右腿蹬地,向前进左步;身向左侧下蹲;右脚紧随左脚后;两腿弯相套;在进左步的同时,左掌向前下劈掌;随之向左拧体,紧接劈右掌;劈右掌时,左掌交错上升至右腮旁,左掌心朝向腮;右掌下劈至左腿外侧;上体尽力向左拧转。
3.起身上右步志右弓步;同时右手掌心向上,手臂横起前伸到至与肩同高;左掌掌心向下,在上右步时按至裆前。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九)一头碎碑
起势:
1.左手在前,掌心向内;双掌从胸前向前上方一伸,两掌相合,右掌压置左掌。
2.右腿一蹬,进左步;左脚触地的同时,双掌翻腕变掌心向外、向下,猛撕拽拉至腿裆部变拳;身随之下蹲,头向前冲点。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大劈裹横(一劈一裹)
起势:
1.进左步,下劈左掌,急上右步,右脚触地时,向左拧体80——90度劈右掌;同时左、右掌交错而过,左掌上升至右腮旁,掌心朝向右腮;右掌掌心向外,劈落至左膝前成马步。
2.右掌掌心转向上,抬臂向右后方横起,手前伸与眼同高;左掌之下按于裆前;同时左腿蹬直成右弓步。此式如不横起手臂而屈肘向前顶击,则变艺为“剑出鞘”。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一)穗子把
起势(步法与“鸡步掂腿”式相同):
1。掂左腿,右掌向前下臂;左掌随之上升,双臂分置胸腹前,身向左拧;左掌护于右腮,掌心向外;右掌心向上、置于左腿外侧;身下蹲,两腿变弯相套。
2。右腿上步;同时右掌掌背向外、由后向前撩击;撩掌时,手臂要垂直放松,四指指梢用力;左掌随之向后撩击。要领与右掌相同。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二)单抖把
起势:
1.左手、左脚在前;右腿一蹬,仍进左脚,右脚急随半步至左脚后;左脚触地的同时,左拳由下向上冲起后,随之屈肘,变为肘尖上挑,拳心向内置于左耳旁;右掌护于左肋旁。
2.右腿一蹬,仍进左步,右脚仍急随至左脚后;同时左拳猛下砸回收至左肋部;随之右掌变拳向前上冲的;同时,左拧中节,肘微屈,拳与鼻同高,拳心向内。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三)双抖把(夜马闯槽、肚里出捶)
起势:
双手置胸前,进左步,上右步,再急过左步(过步箭窜);同时,双手下落至左腿内、外两侧变拳;随着左脚触地,双拳从腹前屈臂向前上方撞击,双拳拳眼朝上、拳心向内,与腹同高;发拳时双拳要向内、向拧旋而出,要有抖劲;随双拳发出,头部略向前冲点。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四)龙形滚横
起势:
1.进左步、下砸左拳,随之进右步、下砸右拳;在下砸右拳的同时,左拳变掌上升至右腮旁,左腿向右腿后插步成剪步。
2.左掌、右拳相贴,护置胸前,两臂抬平;身下蹲,重心移至左腿,同时猛向左拧转360度;变右式时,进右步、下砸右拳,向右转体360度。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五)鹞子钻林(鹞子入林)
起势:
进左步,右脚色脚尖向前蹬踢敌之胫骨,也可蹬敌膝关节和阴部;双手相合、左上右下、护置胸前;右脚触地,随之右掌前击,与胸部同高,同时上体向左拧身,左掌随之从脸前收至左腮旁。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六)猴形倒打把(上步倒打)
起势:
1.左脚前、右脚后,双手护置胸前;右腿一蹬,左腿跃进一步,右腿随之屈膝提起,脚尖上勾;同时双手向怀中拉拽,左掌五指炸开,收至右腮旁,掌心向耳;右掌收至右肋侧,掌心向上。
2.右腿向后扫落,脚触地成左弓步;同时,右掌从肋间向前推出;左掌合至右掌背加力。继而重心移至腿,而后左脚一蹬、跃进右步提左采集为左式。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七)托阴掌
起势:
1.右手压置左手上,掌心均向内,置于胸前;进左步,双掌滚手,变掌心向外、向下,右手向前下按至左腿前上方;左掌收按至左腰间;身向左拧,双腿弯相套,左腿在前,右腿在后。
2.急进右步成弯套弯腿;同时,右掌内旋,四指转朝左、掌心朝外;左掌外旋,四指转朝下,掌心朝外,两掌相距约一掌宽;随右脚触地向前上推托。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八)背合掌
起势:
进左步,紧随右步(进右步紧随左步)。左掌掌心向内拇指朝上,四指向右;右掌掌心相合,推掌前击,与胸同高;如此上一步,合击一掌。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十九)虎抱头
起势:
1.跃进右步,双手由上向下拉拽至左腿两侧。跃步的同时,左腿勾脚尖屈膝上提。
2.左腿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随屈肘上提至两耳旁边;掌心向内,手指炸开,双肘尖上挑。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二十)三度听嗡把
歌诀:
三度听嗡艺一把,
硬冲硬打遮揽挲;
猛虎抱头加雷声,
犯者足前染黄沙。
起势:
1.左腿在前。左脚进半步,右脚急过左步;过步的同时向左拧体180度;同时左手掌抬至脸前,随向左拧体拉置左耳后;右手握拳,由下向上冲拳、屈肘后变掌置右耳后。双掌十指炸开;左、右臂抬平。
2.成马步后重心移至左腿;上身向右猛转拧90度;眼平视;拧转上体的同时,提右膝、勾脚尖;两手由上向下撕拽变拳分置右胯、右腿外侧。
3.右腿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拳上冲后屈臂挑肘;左手随之收至右肋旁,右拳置右。左右式同,连续不断。
三、四拳八式
“四拳”者:头拳(横拳)、挑领、鹰捉、斩手。
“八式”者:头拳熊式、头拳鹰式;挑领熊式、挑领鹰式;鹰捉熊式、鹰捉鹰式;斩手熊式、斩手鹰式。
(一)头拳(横拳)
1.头拳熊式
左脚在前、脚尖上翘,脚跟微离地;左掌五指炸开,中指贴置左脚心,掌心向右;右腿尽力下蹲,臀部、腿弯和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手握拳置右腿外侧,头和上身垂直;两眼平视前方。
2.头拳鹰式
左脚迈进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从右胯下上提击出;左手随之从左脚处撩起,与右拳相合;左掌五指炸开,由下向前、向上撩击;双臂高与胸平,沉肩坠肘;两眼平视前方
盘艺法:
身稳如同,聚精、气于骨髓之间。四梢劲齐,握拳似卷炮。拳势由下向上一提,双臂撩击而起,形如飞燕取水,意欲“恨地无环”。
肜法:
艺在防下面后上步撩打敌之阴部。同时也可变艺撩击敌之腹、胸及下腭。
(二)挑领
1.挑领熊式
右脚在前上直伸,掌心向左、五指炸开;左掌心向下按至裆部;全身带动右臂猛往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腿在下劈的同时,屈膝、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右手劈落至右腿内侧,右掌中指贴于右脚心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左手在右手下劈时上升至右腮边,掌心向面部。
2.挑领鹰式
左腿猛力上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比上弓步。右臂在起身的同时,由下向上、向前尽力挑起。上挑时手臂略微外拧,五指炸开,掌心向斜上方(也可以握拳);左手在右臂上挑之际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四指朝前。
盘艺法:
下劈之势,束身紧凑如抱一团。上步起身要尽力外展,势之起落犹如弹簧。挑领熊式者,为沉劈之落劲;挑领鹰式者,为上撩之起劲。一束一展,一开一合,一起一落为本拳之根基。
用法:
此艺成后,进步踏入敌之中门,专打敌阴部。也可以用手臂插入敌之两腿间、向身后将敌挑抛而出。
(三)鹰捉
1.鹰捉熊式
两腿直立,双脚并齐;左手与右手交叉上起护置头部前上方;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小指对大路手虎中处;含胸拔背,双掌十指炸开,高过眉端,两眼从手臂之下方向前平视。
2,鹰捉鹰式
左脚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两手在左脚下上步的同时,自上而下撕拽并向下拍按;左手在前,十指朝前,掌心向下;右手置裆下;左手在左小腿内侧。
盘艺法:
起手如抽,落手如钩。起如举鼎,落如分砖。撕拽而下,意欲“恨天无把”,如同鹰捉物。
用法:
主艺在肩打、头撞敌之胸、面部。也可用手、肘击敌面部和锁骨。
(四)斩手
1.斩手熊式
上左步,随之右脚尖上勾,屈膝上提;同时,右手握拳从下向上打“冲天炮”;左掌五指炸开、与右腕相合,两臂内合;左手为掌,右手握拳。
2.斩手鹰式
右脚尽力向前迈落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向里、向下、翻拧下捶,拳心向内下方,拳面向前下载;左掌五指炸开护置右肘内侧。
以上“四拳”、“八式“在盘练时,均为两眼平视前方。如谱云:“鹰形望地不见天。”
盘艺法:
周身一体,上下合一。劲起连肩带背、连膝带足;劲落连带拽、连声带气。
用法:
势起之时击敌之阴部、胸部、下腭;势落可击敌之胸部、腹部、面部。此式俗称:“硬开三簧锁,就是神仙也难躲。”
“四拳”、“八式”之精髓,在天其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