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的力度与速度的问题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古筝演奏的力度与速度的问题
古筝演奏的力度与速度的问题
时间:2023-01-10 音乐知识

古筝演奏的力度与速度的问题

古筝演奏的力度与速度的问题

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个术语的基本含义,就是音乐中音响逐渐弱和突出强的变化。

乐曲的力度由乐曲的内容而决定,要依据作者对乐曲创作的构思和演奏者的艺术修养、演奏技巧来实现。一个好的演奏者,从最细微的弱音到最强音都能运用自如,奏出优美动听、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来。

为了掌握好力度的变化,演奏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乐器音响情况。比如:在粗细不同的筝弦上所施用的力度虽然相同,但生产的音响效果却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条弦上施用不同的力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因此,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要体会到自己奏出的最强音和最弱音所施用的力度大小不同……掌握这些规律后,尽量利用所使用的乐器的音响力度范围,从而充分地发挥它的表现力。

力度和速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相互联系着的。如果力度强,肌腱用力大,演奏动作也要相应加大,则速度显然要放慢。如果演奏快速乐段,力度一定要相应地减弱,手指动作小、速度快,手指才能灵活地演奏,达到所要求的力度和速度。演奏强音的时候,要求手指的爆发力要强,击弦速度要快,指甲下弦要深一些。这样弹奏出的音响充实、饱满。演奏弱音的时候,力度和手指弹奏的动作都要相应地减弱。演奏中还要注意力度的自然变化规律,上行音阶,上行旋律力度自然地加强。下行音阶,下行旋律力度自然减弱。必须估计到力度的自然变化。但也要根据乐曲内容来决定,不要求渐弱不能渐弱,不要求渐强不能渐强。总之要依照乐曲内容表现需要进行力度变化。

每首乐曲往往都不是一种速度,某些乐段有时也会突快或突。慢,用以造成鲜明的对比。有的则是渐快或渐慢,借以深入刻画音乐形象。演奏者要细心处理好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力度与速度是靠手指的基本功来体现的。所以在基础训练阶段,一定要求在每条弦上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使手指发音均匀。还要有渐强渐弱的技术练习,使臂、腕、手指的肌腱功能得到充分训练。如果肌腱功能承担不了所要演奏的乐曲的全部运动量,那么在演奏中必然感到肌肉发酸、手臂乏力,乃至肌肉僵紧、力不从心。应该通过刻苦训练,使肌腱功能不断增强,达到不但能够承担乐曲中所有技术要求,而且能够轻松自如地演奏,做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强弱适度、刚柔相济,才能赋予乐曲以生命力。

古筝正确弹奏姿势、手型及弹奏位置和方法

对于古筝,演奏者的姿势和肢体动作会直接影响到曲目的神韵。古筝毕竟是集文化、修养、观赏于一体的民族乐器,养成正确古筝弹奏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前一后。上身端正,手臂松弛,曲肘置手于筝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开,头部略微俯视,仪态自然大方。

弹筝手型

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弹弦位置

右手弹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处,这是初学练习的基本弹弦位置。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介于筝柱的排列,弦的长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弹弦点的变化就比较大,弹弦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与暗,刚与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动范围将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弹奏和最佳弹弦点位置的弹奏,还要学会在不同的弦段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段。一般说来,靠近前粱处发音明亮,音质较刚;靠近筝柱二分之一处音色较暗,发音柔和。我们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切忌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

按弦位置

韵昧,为筝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筝柱左侧约16公分处,这是根据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我们常见的不适当的位置往往都超过20公分。因为距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下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有些弹筝者为了按滑时用力轻松些,左手就伸展得远,这样按弦位置就改变了。左手过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演奏形态变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触及面板。常见一些筝的左侧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迹,就是按弦位置不当造成的现象。基础训练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自如,这样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弹弦方法

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

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

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方法,学会调整触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运用到乐曲表现中去。

按弦方法

左手按弦方法就是通过按抑筝弦,控制筝弦的张力和音高,变化右手弹弦后的余音,达到“按弦取韵”、 “以韵补声”的目的。

按弦动作要领:肩臂放松,自然曲肘,手腕与手背平行,食指、中指自然弯曲置筝弦上,用指尖肉垫按抑筝弦,按弦意念在食、中指指尖上,切忌下压手腕。

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法规律(大指向外弹弦称之“托’,中指向里弹弦称之“勾”,勾托配合民间称之“勾搭”)。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朴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是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足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其它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主。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点成线的“摇指技法”,是现代乐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使旋作连贯流畅,增强了力度,开阔了表现幅度,给现代乐曲的表现赋予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