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最快学习古筝指法?
当前位置:贝知网>兴趣爱好>音乐知识>孩子如何最快学习古筝指法?
孩子如何最快学习古筝指法?
时间:2022-10-30 音乐知识

孩子如何最快学习古筝指法?

孩子如何最快学习古筝指法

首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态,不能着急这也是锻炼自己的心态和耐心。有些小伙伴会说古筝指法练习很难,经常需要一首曲子练几百遍,是就算是小编也会觉得很枯燥,但是就怕有心人去坚持只要坚持下来您会收获很多东西。

古筝演奏中常用的指法:勾、托、抹、打、劈、剔、挑、提、花指、摇指、琶音、泛音、按音、揉弦、大撮、小撮、颤音、滑音、扫弦、刮奏、四点等图例。

[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扣摇]

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扫摇]

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多指扫摇]

多指扫摇同我们平时弹奏的扫摇不同,它不是在悬腕摇的基础上(因为悬腕摇是用食指捏住拇指来控制和辅助完成的),多指扫摇是在快速托劈摇得基础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时也包括无名指轮流扫弦来与拇指的摇指相结合,这一指法非常难所以很少使用。

一般最长见的就是这些这些指法,勤奋练习不要去嫌麻烦,把每一个指法都练习透彻在今后的演奏过程中也是可以行云流水,对于自己的提升那是帮助很大的。在小编这肯定是希望每一位小伙伴都能很好的学会运用到自己的曲子中。

怎么培养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

怎么去培养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是家长很犯愁的一件事,想要孩子学习一种乐器可是做起来非常的难孩子都不愿去学没有兴趣,所以打好基础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下文来说时间方面要怎么去安排。

1.遵循先难后易的练习顺序。

每节课所学的曲目都有难易的区别,有的家长反映孩子总爱先练容易且自己喜欢听的曲子,把难的放在最后。笔者建议应该把这一顺序改成先难后易。因为简单且喜欢的曲目容易使孩子在练习时情绪高涨。刚开始练习的兴趣也比后来浓一些,往后越难越没兴趣和耐心从而感到疲惫,难点也就不易练会练熟,效果自然不如前面所练。因此应该把不太喜欢的曲目放在前面练,喜欢的留在后面“压轴”,孩子心里总是会想:“练完这些就可以弹我喜爱的曲子了”,从始至终都会保持较高的练习兴趣和质量。另外,每次都在最喜欢的曲子中结束一天的练习,也可使孩子感到意犹未尽盼望下次的练习,保护了他的积极性。

2.应在每一次古筝课后,安排一次练习,以便巩固、加深记忆当天所学。

一般家长与学生在每次古筝课结束后,就不再安排练琴,为的是让孩子轻松一下。实际上刚刚上完课,孩子对老师课上讲授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及正确的示范记忆是最清楚的,如果能及时练习加以巩固的话,那么效果会比第二天天再练要好得多。所以一定不能忽视课后的及时复习与巩固。

3.充分利用电视节目开始前的那段时间。

电视已经融人了孩子的生活,如果让孩子在看电视与练筝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一定是要冷落练筝的。到了喜欢的节目时间如果不让看,孩子即使在练琴也必然是心猿意马坐立不安的。练习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选一个喜爱的节目,把该节目开始之前的20到30分钟定为练习时间,并与孩子达成一致意见即:这段时间如果能好好练琴。就可以看电视。孩子就算是有些不情愿但因为想看心爱的节目也就会“委屈求全”不再有任何异议,哪怕比平时弹得还要多一些往往也更容易接受,化被动为主动的了。

4.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练习方式来适应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

许多家长把练习时间安排在晚饭后,连续弹奏l到2小时,其实这样安排极不科学。儿童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坚持让孩子保持一种状态很长时间确实有点“强人所难”。因此只要时间安排上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那么孩子们也就容易接受并会按要求去练习了。具体来说,要将一天中可以用来练习的时间分散开来用。例如:三餐前利用做饭的时间让孩子各练20分钟,晚饭后稍适休息一下再练2o分钟,这样算来一天就总共练了8O分钟。练习的总时间一点也不少,反而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孩子记的更牢固、更清楚,同时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这种练习方式。孩子的年龄不同练习时间也有不同,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参考意见:5—6岁的孩子每次2o分钟左右;7—8岁的孩子每次25分钟左右;9-lO岁的孩子每次30分钟左右;ll一12岁的孩子每次35分钟左右,以此类推。另外,即便家长与孩子真的时间有限,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连续练习,也要注意安排1到2次的休息。

5.认真正确地练一遍,强过机械无脑地弹十遍。

许多家长会规定孩子必须弹够十遍或者几十遍才准离开。这样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完成了多少遍而不是弹得怎么样,有的干脆胡乱弹完要求的遍数交差了事。学习效果不但不好,还练出了许多难以改正的错误。家长如果换种方式这么跟孩子说:“你不用弹那么多遍,只要你把这课的内容能认真准确、连贯完整地慢慢弹下来,就可以去休息了。”这种方式表面上减少了任务数量,孩子会感到“轻松”、“便宜”了很多,心里也更乐意接受,练习起来就不再感到难熬和不耐烦了,而是积极动脑地去弹琴,争取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还能养成注意力集中,认真练琴的好习惯。事实上孩子练的数量不一定少于原来要求的十遍或数十遍,这难道不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