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养生之道:自然之道
人生在世,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实现人生价值,享受人生的美好。要过上美好生活,就要懂得养生。养生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从理论上讲,称为“养生之道”;从方法上论述,称为“养生之术”;简单的说,就是养身体。基本上,离不开心理意识、运动和饮食结构三个方面。
有一家晚报,曾经搞过一个“万岁活动”,即访问调查100个100岁以上者。被调查的高寿者,有爱动的,也有不爱动的;有一辈子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也有从来就不干粗重活的;有嗜酒嗜烟的,也有从来就不喝酒不抽烟的;有一辈子吃素的,也有不吃肉就过不了日子的;有性格十分温存的,也有脾气非常暴躁的等等,什么情况都有。搞了半年之久,这家媒体预想的什么也找不到,人的长寿,似乎没有什么共性规律。有一点可以肯定,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曾尔亢教授曾长期对湖北钟祥长寿老人进行研究,他说:养生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上乘的养生之道。
“养生”之论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之道,讲究顺应自然,至虚至静调身心,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心理学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道家修养长寿的要诀是“甘其食,美其眠,安其居,乐其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是世界中的自然物体,是一个自然的小天地。人生在世,一切顺其自然,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吃素并不比吃肉的健康,吃核桃并不比不吃的聪明,爱锻炼的并不比不爱动的人多活几天,爱生气的也不见得比心静的活得短,没见过卖虫草的哪一个身体就好一些,命长一些。人生在世,保养都靠自己的喜爱,人老了,至切不要拿不适合自己的方式折腾自己。
过去,我们常常把“生命在于运动”挂在嘴边。合理的运动很重要,一定要自然、全面、连续,决不能顾此失彼,造成身体自然功能的失衡。重要的,要感悟自然的运化法则,靠近自然,应合自然之理。人老了,不一定非要走路锻炼不可。北大哲学系有一篇文章,其中讲到,那些哲学系教授都不大爱运动,有些一坐几十年,除了上班下班从家里到办公室,几乎没有其它活动,更不要说锻练了,大都活到90岁以上。最好的养生就是大道无道,顺其自然。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能做的事就做,不能做的事不要太勉强,不要无端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老年人中,有不少希望通过饮用保健品延年益寿。实质上,这只是一种奢想,是花钱买安慰,一厢情愿的事。古代秦始皇曾派徐福东渡日本,寻找不老丹,都未能成功,何况我们这些普罗大众。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一个人身体的上疾病除积极医治外,更多的时间应该是调养。药物虽然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却治疗不了心理上的伤害。过度治疗,只会适得其反。保持一个乐观、开朗、愉悦的心情,开心地活着,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对与错,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活得从容自如一些,才是最幸福的事。
回归自然,顺应自然,以道为基韵,以哲理为引导,将自然奥妙与法则揉入生活与健身感悟之中,理育自我意识,合理的调整心境,以合乎自然法则,合理的运动,全面有效的调理身体,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之道。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习书法,既能培养高雅的情操,也是一种修身养生的好习惯。
走进作家叶辛上海青松城附近,推开虚掩的房门,叶辛正在书桌前,手持毛笔悬肘写毛笔字,不一会儿,一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条幅写成了。叶辛说:这种悬肘练毛笔字,类似于一种保健操,能梳理人体气血,促进健康,此方法我坚持了10多年,收效甚好。
叶辛十分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订了10多种报纸,报纸一到,凡有健康的版面总要浏览一番。电视台的医药节目也是他所爱。叶辛说,只有健康的体魄,人生才能有所作为。老是生病、弱不经风的人,哪能干好工作,挑好革命的担子呢?
坚持每天悬肘练毛笔字。叶辛每天都要站在书桌前悬肘练毛笔字,每次30至45分钟。每次练字下来,背上便微微出汗。叶辛说:宋朝诗人陆游喜爱书法,在鉴赏林和靖作品时说: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把书法当药和粮食,足以证明书法对人身心健康之功效。现代一些医学专家在研究得出可使人长寿的20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练书法时,必须排除杂念,凝神静气,物我皆忘,通过科学的指法、臂法、腕法、身法有机地将点画输送到字的结构中。书写状态会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气血通融,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扭转和锻炼,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我国不少书画家都很长寿,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百岁以上的则有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
人在写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精神平和,大脑处于低兴奋状态,运笔使气力相生,精神专注,合乎循体之规,庄子“以无厚入有间”的养生之道,对机体起到调节、修复等作用,推迟或延缓脑的老化。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写字能改善人的身心健康。著名书法家孙墨佛说:写字与长寿有密切关系。写字或细纤如线似流水行文,或刚劲如峭壁苍松,运笔时候凝神静气,万虑皆息,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意力并用,隐隐间似有一股暖流贯穿全身,犹如登泰山而观日出,锦屏翠嶂、云烟浩海之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人以振奋、激昂和向上的力量。俗话说,养身要动,养心要静。写字既有动又有静,应该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真正喜欢写字的人,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当做一种养生之道,可以怡心静性,修身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