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扫墓日记第1篇
今天是冬至日,我们一家人都去山上扫墓。
天气真好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山路弯弯曲曲,一路上人们都挑着食篮,成群结队地去往墓地。摆上汤圆、水果、面包、鱼肉等祭品,把纸钱烧上,放了鞭炮,然后在回家之前折上一枝松柏带走,妈妈告诉我说,这常青的松柏寄寓着子孙繁盛,代代延续。
这冬至扫墓是我们莆田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冬至节气扫墓日记第2篇
在江南,在我老家,有冬至祭祖的习俗。与清明扫墓有所不同,冬至祭祖主要是以修葺墓地,立碑等方式进行祭奠活动。修葺主要是指整理墓冢,除去墓冢上的杂草杂物,并在墓冢上添加适量的新土,使墓冢始终保持原有的形状。倘若墓主人没有后人的话,墓地就会杂草丛生,墓冢也会慢慢的与周边的地形成为一体,久而久之墓冢也就不复存在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墓主人家是否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立碑是指下葬时没来得及立碑的坟墓,可在冬至这天为之立碑,其他时间都不便进行此项活动。由此可见,冬至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马虎不得。
又逢冬至,我们兄弟四人带上子侄辈去老家祭祖。像往常一样,为祖先的墓除草,培土,烧香,祭拜。特别是站在父亲的墓前,心中感慨无限。想想父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起早歇晚,辛勤劳作,把我兄妹五人养大成人。并先后为我大哥,二哥娶妻,为我姐出嫁。一大家子人,全靠父亲的肩膀,父亲的付出,才有了后来的我们以及今天的生活。是何等的不易啊。我甚至觉得与父亲相比,自己真的是很无能。在科学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物质生活没有今天丰富的年代,他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怎么就能养活我们这么一大家子人呢。而今天的我们养一个孩子都是那么辛苦,那么艰难,那么犯愁。我真的好想知道父亲那一代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感到愁苦甚至是绝望的时候。我依然还清楚的记得,在我五岁时的一个农忙季节的傍晚,月亮已经升了起来,我站在村口,等收工回家的父亲,我看到父亲见到我时脸上浮现出的慈爱和笑容,全然没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我还得父亲用他那沾满泥土的双手,把我从地上抱了起来,并用他那沾满灰尘和汗水的脸,贴到我的脸上。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幸福和感动。只知道好开心,好踏实。既不用自己走路却又可以借助父亲的高度看到远处。仿佛自己一下子变得也像父亲一样的高大起来。心里除了开心还是开心。这样的开心就像种子,洒在我的心里,一直到今天,沉淀为一种感动和感恩。每次站在父亲的坟前,我都会默默地对父亲说些感激和感恩的话。
我没有理由不感激我的父亲。他虽没能活着为我娶妻成家。但他把我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送进了大学。为我铺起一条有别于他自己的生活道路。他不仅教会我很多生活技能,还使我懂得要想有所收获就得有所付出这样一个道理。是的,我感谢我的父亲。不仅要感谢他给了我生命,还要感谢他给了我健全和健康。我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爱我们,他为我们付出很多很多。懂得感恩这也是我父亲教会我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谢谢您,我亲爱的父亲。
冬至节气扫墓日记第3篇
今天是冬至,我们上午到了秋源去扫了墓,再我们又开着车到了奶奶的家乡——屏前。我们现到奶奶的那边的祠堂也就是洪氏祠堂里去祭拜,洪氏祠堂里祭拜的是古代的礼部尚书。我们用刚在秋源的商店里买了的火炮在这里开始放了。在祭拜完之后我们就到了奶奶的哥哥的家吃了中饭就又去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墓上去祭拜。
我们各自拿着用纸做的房子、金银财宝等东西到了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前,这次可是相当的热闹啊,又十几个太外公、太外婆的亲戚一起前去祭拜。我帮着大人们把花圈给牢牢的固定了在太外公、太外婆的坟顶,在装之前我的手指头又被花圈上的竹子给刺伤了。然后我们用从大家那里拿来的上百个烟花火炮,一齐点燃,放完了之后放下一批,这是代表着太外公、太外婆的祖祖辈辈的亲人放的。也又开始点着了给太外公、太外婆的金银财宝、房子等物品,熊熊燃烧的烈火是多么的壮观、雄伟。烟花完,烟火灭。风一吹,坟前的烟灰漫天飞舞,然后又悄然落地……人们就带着又喜又哀的表情离开了。此时,天上下起了曚昽细雨……
当我们祭拜完了之后就又回到了千岛湖之后,司机也回到他的家乡去扫墓了。今天真是个又值得怀念的日子啊!
冬至节气扫墓日记第4篇
听爸爸说,买祭祀品要去人少僻静的小店。我独自走在小道上,两只放在口袋里的手紧紧地攥着兜布,渗出了细细的汗。冬至的夜显得格外的黑,店铺基本上都早早的关了门。走了很久,一道暖黄色的光映入眼帘,一家破旧的菜市场中门前整齐有序的摆列着各种祭祀品。
卖家是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妇女,很贴心的为我准备了红色的袋子,并介绍罗列着的金银财宝。这里是金光闪闪,欢迎的金元宝,那里是财源广进,意义深远的长银条。她细心告诉我祭祀的步骤——先把名字写在红袋子上,再在周围散一点纸钱,最后就着燃着的火星把红袋子从底部烧起。这样纸钱烧了,别人家不会抢。
我在心底记下步骤,谢过她便离开了。一路上,陆陆续续有人开始烧纸,嘴里念念有词。三五成群,也有一个人。人们伫立着,安静的看着火苗,嘴里念念有词,时不时用小棍将即将暗淡下去的火苗拨地更旺。那明亮的火焰伴随着袅袅青烟既有淡淡的伤感,也是对已故先人一种深深的缅怀。
我按照心里记下的步骤将祭祀做完,又把灰烬整理在一起。并在心里祈愿——家人健康平安。我想太太能够听到我的声音,我也会为了整个家族的兴旺而更加奋发努力。
冬至,是一年最冷的时候。死者已矣,活着,要懂得珍惜。
冬至节气扫墓日记第5篇
今天,我一睁开眼就看见窗外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今天是12月22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是我们家扫墓祭祖的时候。
吃过早饭,我兴高采烈地和爸爸、姑姑、奶奶和爷爷一起去扫墓。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们乘着车,一路随着风,去凌桥山扫墓。大约行了40多分钟,到达了凌桥山脚下。来扫墓的人挺多的,我们在人群中穿梭着,边走路边欣赏山上的花儿。哇!山上的花可真多啊!多得不计其数。她们争奇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眼花缭乱,让人不禁想起这么一句诗:“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儿们跳着舞,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变便来到了山顶,很快便找到了祖辈们的墓。墓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砌成墓碑碣石已经长满了青苔。祭祀活动开始了,爸爸先用一块布把墓碑擦干净,边擦边念:“祖先们,您们的后代来看您们了。”压纸钱,我的爷爷;添新土,我的姑姑;摆祭品,我的奶奶;烧纸钱,我的爸爸。而我则在墓碑上插上几株青松,愿祖先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到了祭祀的尾声,爸爸点燃了一丝鞭炮,待云烟散去,我们依次向祖先跪拜,愿祖先保佑我们一家富贵平安,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