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精彩4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作文>体裁作文>《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精彩4篇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精彩4篇
时间:2023-10-24 体裁作文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精彩4篇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第1篇

《长安三万里》最近非常火爆,很多人看后评价很高。我是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关于高适的文言文了,学生给我介绍了这部电影。于是周末抽空将电影看完,感触很深,虽然知道结局,但是看着看着产生了很多共鸣。这部电影很适合中青年去看。很多人对电影中李白吟出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印象很深。我们看到影片里面的人物都是在追求"大鹏展翅"的一天,然而真正"扶摇直上"却是充满艰辛,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是没有成为"大鹏"。然而每一个人物都在努力,都在"扶摇"而上……唐诗宋词我们从小都在背,我们也是上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概念: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或许我们都很认同,但是背完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很难有直接的"接触",很难体会那一首首诗歌的真正意境和思想。当我们观看《长安三万里》时,尽管是动画片,但是我们还是被诗歌的力量和魅力所折服。这些人物虽然只是动画,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确实在大唐的盛世和长安的繁华中闪耀过,因为留下的那一首首唐诗就是佐证。电影看着看着,我们会发现原来每一首唐诗都是那个时代人物的心路历程,记录他们的悲欢离合、慨叹顿悟、生活遭际……最终这些诗歌和这些人物都定格成大唐盛世的优美图案。《长安三万里》里的人物都在追寻成为那遥远的"大鹏"。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站在世俗的角度上似乎只有高适大器晚成,功成名就并且最终"封侯"成为诗人中功业最高者,做到了"扶摇直上"。然而这只是我们从实际的得失和当时的处境名誉思考。尽管片中的李白仕途不顺,放荡不羁,一度落魄,甚至成为阶下囚,但是李白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诗仙"地位谁能撼动?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谁能到达?我们看到他们在梦想成为"大鹏",渴望"扶摇直上"。无论李白的浪漫不羁,还是高适的务实坚持,他们的这些精神早已幻化出无形的"翅膀"。他们已经成了在中国古典诗歌和历史中"翱翔"的"大鹏"。他们不懈追求的人生就是在"扶摇直上"。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第2篇

观看了《长安三万里》之后,真是让我深受震撼呀!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为人爽朗大方、喜交友,爱饮酒作诗。有气势奔放的诗人——高适。高适:704年~765年,与岑参并称"高岑"。气势奔放,奋发进取、蓬勃向上、雄健。我最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安禄山起兵造反,使唐朝发生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那时老百姓们真是赶驴的赶驴、逃跑的逃跑,黄鹤楼、王孙公子的府苑宅……都被夷为平地。那时的高适便英勇地开始偷偷反击,最后高适趁机把安禄的营帐团团围住,先放一把大火将他们的帐篷点着了,又将一大堆雪从高处往下扔,而且还连同一棵棵又大又粗的树干一起滚下去,把安禄山的军队打得毫无反手之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穿越千年的历史,让我好像看到了当时长安的繁华、黄鹤楼的高大、李白的洒脱,高适的英勇、王维的高冷……"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电影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自豪、热血以及感动。……真想回到大唐看一看。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第3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每当我读到这些快炙人口的诗句时,不禁对这些唐代诗人产生无限的敬佩。于是,我和爸爸走进了电影院,观看《长安三万里》。这个故事是由高适的记忆讲述而来的。高适出生于沧州渤海(今河北景县),其祖父是唐朝名将高侃。年轻时家道中落,二十岁的他,便远离家乡,闯荡京城。彼时就已写下"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的诗句。而在去长安的路上,他与才华横溢,兴趣相投的李白相遇,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可他们不久后就离别了,因为高适要去长安,而李白要去扬州,他们还约定一年后在扬州再见。高适在长安想投奔权贵,却屡次碰壁,流离失所。于是高适写下"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怀才不遇的他来到扬州,李白带他认识了王昌龄、杜甫、孟浩然、张旭等一众才子名士。他们都虽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李白终于厌倦了这种生活,踏上寻仙问道之路。高适转身跃马而上,奔向塞北,准备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经过几年艰苦的戍边生活后,他也终于明白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他带着遗憾离开了军营,回到了旧时宋城商丘,在此继续勤学苦练,等待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经过二十余载,高适经人推荐入仕,任封丘县尉。而他却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选择投奔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当了掌书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潼关,哥舒翰兵败被俘,高适奋力杀出重围,追随西逃的唐玄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高适不远万里来寻,使唐玄宗十分感动,即提拔他为谏议大夫,随驾同往成都。从此高适仕途一路亨通,十年十升,节节向上。最后,他被封为渤海县侯,成为了唯一凭军功封侯的诗人。纵观高适的一生,从一介布衣书生到拜相封侯,他是大唐诗人中的唯一一个。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纵然暂时的落魄,也要保持初心,勇于挑战坎坷的命运,做一个自信、积极进取的人。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第4篇

《长安三万里》每一帧都充满了细腻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整个故事世界栩栩如生。无论是描绘长安城的繁华与喧嚣,还是展现吐蕃大军的威武与凶猛,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气息。除了画面的精美程度,电影还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情感。李白作为主角,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才华横溢。而高适作为李白的挚友和战友,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相互扶持也让人感动。通过他们的故事,电影向观众传递了一种深深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此外,电影还通过展示经典唐诗名篇,将观众带入了唐代文化的璀璨辉煌。每一首唐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更加生动而有力地传达给观众。这让我对唐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也让我对诗歌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