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第1篇
在暑假期里,母亲送了我一本书,叫做《孩子你,慢慢来》,并且,母亲和我一起读完了这本书。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做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来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华安比华飞大四岁,他们互相笑称对方“葛格”和“底笛”,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不可切割的手足情谊,从一开始的华安的“敌对”,到后来两兄弟中的打打闹闹,之中有一条无形但圣洁的纽带拴住了他们之间的血缘。有时不经意的打闹,完全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气息。
他们的母亲——龙应台。龙应台在这本书里扮起严母、慈母的形象。她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对德国的教育方式大惊小怪,在一方面比较严格,在另一方面又是明亮又温暖。我真的希望天下的母亲都能像她一样,牵着孩子慢慢来,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虽然华安和华飞一开始并不友好,但随着时光飞泻却像蜜糖一样甜蜜、粘粘的。我和弟弟也是如此哦!
还有,我羡慕安安有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的好妈妈。在《续》中,龙应台写下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的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三个字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我和母亲一起分享完这本书的内容后,两个人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现在能理解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而母亲读完这本书也得到了很多启示,现在母亲会给与我更多的尊重和自由,当然我犯了错误的时候还是会很严厉的。现在我和母亲的关系,与其说是母女,倒不如说更像是朋友。
我非常喜欢龙应台的这本书,我希望大家也看一看,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第2篇
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完美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独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个仅有5岁左右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树叶铺成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刻,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段话慢慢的,似乎还有很多的话,很多的言语,可是全部已经不重要了,作者龙应台已经愿意用一辈子的时刻来等待,来欣赏……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台湾女子,她在自我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我“作为女生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看到封面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资料有什么关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此刻有些家长,很是盼望自我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龙,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一个周末就仅有半天的时刻做回家作业,时刻紧张极了。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孩子学不好学校里的课,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课给没有学进、学透,这样,又花钱,又花时刻,还在弄个体力透支,这样又有什么用?
这些家长就应好好问问自我,好好反省自我。爱自我的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给我们自我的尊严,却不是每一个家长所能办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平等的人。这些家长就应学学向龙应台这样的母亲,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明白他们。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课,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样慢慢来呢?为了不甘人后的家长们陪着孩子们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那样的想当然,可是,可曾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喜爱呢?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第3篇
这是我第一次读龙应台的书,作者作为一个母亲的真实心声,赤裸裸地表达她当时的心境,热切传达出她对生命起步最质朴的爱,她不是传统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也许正是这样的语言,更显得真实和共鸣。
对于刚做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不知你们是否有这种经历: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胸口,就能觉得幸福。我就经常有这种感觉,那种满足、那种幸福是无法形容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他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的伟大。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肯本没必要,有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过,孩子上了小学后经常把英语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作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第4篇
孩子,你慢慢来,不要为生活中的一些障碍而烦恼;孩子你慢慢来,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过快地奔跑,小心别跌跤。作家妈妈龙应台为自己的俩个儿子写下了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无微不至、浓浓的母爱。
大儿子安安,任性而聪明,能充分地“活学活用”,读了水浒就去“打劫”巧克力,听了童话就学猎人“射杀”小伙伴。但是当弟弟出生后,安安就变得不再听话,让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到最后,安安还是接受了弟弟。二儿子飞飞,热爱神气的巴士,其活跃、直爽的性格逗人发笑,因为生了他的金发小“女友”的气,而黏着妈妈,结果语出惊人,令人喷饭。家有活宝,而且是两个坏坏的小活宝,难以让人忘怀。可爱的中德混血小兄弟,就是妈妈写作灵感的源头。
孩子,你慢慢来,当心路上的磕磕绊绊;孩子,你慢慢来,请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爱。《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里的故事,充满了乐趣和欢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书中蕴藏的道理。
孩子,不用急,长长的人生路,你只有慢慢来,才能获得更多的人生真谛。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第5篇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普通的母亲,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很羡慕龙应台的孩子们能在如此亲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自家院子对面住着他们的好朋友,古朴的小城里有大片的田野和麦田、邻家树上有可爱的松鼠和小鸟。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传统的母职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我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作为妈妈的我们,却总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不能忍受。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们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时,觉得自己被缠上了重重枷锁,束缚的不仅是自己曾经的雄心万丈,还有孩子那越来越脆弱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换位思考一下:在我还是十岁不到的孩童时,能做得那么完美吗?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别急,慢慢来,孩子还小!”多一些宽容、多一颗耐心、多一份期待,从心底里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相信结局一定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