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观后感第1篇
这周我读完了《楚汉传奇》这本书,根据以前读历史书的经验,我觉得这本书肯定非常有意思,果真这里面非常有意思,我这时候觉得,读历史书就像看电影一样,每一个情节都惊心动魄,身临其境,仿佛它就在我面前发生一样。
因为秦国到了胡亥那里,国家动荡,人心涣散,这时秦国就有好多人想要去造反,把秦国灭掉,开始一个新的朝代,让国家恢复生机,可是他们哪知道秦军也是比较强大的,就拿陈胜来说吧,他原本以为自己人多势众,就可以把章郸的那只黑色军团给打败,可是没想到被章郸打的落花流水,自己后来都被自己的部下暗杀。不过很快项家叔侄就起义了,因为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都很聪明,所以他们屡战屡胜,招募了一个大军团。就这样,他们慢慢的壮大起来。他们辅佐楚怀王继位。楚怀王给项羽派了一个助手,那就是刘邦,他那时候以为刘邦和自己会永远的好下去。还没想到以后他们就会互相残杀。他们合力打败了章郸大军。因为刘邦离咸阳城更近,所以刘邦先进了咸阳城,可是他并没有拿任何的东西,因为他知道那些东西都是项羽打下来的,他不能拿,可是就当项羽快要到的时候,刘邦手下一个没有脑子的士兵建议刘邦要封锁关口,不让项羽进来,然后说了一大堆理由,也不知道刘邦怎么了,就听了他的话,往关口设了一大堆士兵。项羽就非常生气,先把关口的士兵全打完,又在那里修养了一天,第二天决定去攻打刘邦。刘邦一听吓了一大跳,非常后悔当初听那个士兵的话。但是项羽也不接受谈判,所以刘邦觉得这次自己必死无疑。因为项伯的恳求,所以项羽没有杀刘邦是设置了鸿门宴,可是项羽手下的一个部下特别希望他只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但是在鸿门宴上,因为刘邦的诚心认错,项羽心软了,没有杀刘邦。这时那个给他提这个建议的谋士就不高兴了,他使得千方百计想干掉刘邦,可都没有成功。后来因为一些矛盾,项羽和刘邦打了起来,刘邦把项羽的军队打的溃不成军,最后项羽自刎了。
虽然项羽的军队非常的厉害,但是他们没有什么谋士。刘邦虽然军队不怎么厉害,现在。但是他身边有很多厉害的人,比如张良,韩信,因为他们的帮助下,刘邦有超过项羽的实力。所以我觉得。项羽固然厉害,但是敌不寡众,他身边只有范增一个谋士,后来还被刘邦他们气死了,所以,现在的项羽就是强弩之末。人多势众的刘邦,身边有很多厉害的人,而正是这些人帮他建立了大汉王朝。
这段历史告诉我: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又想起了之前我之前听过的一句话:是即是多。而且我们也需要团结,不然的话就像项羽和刘邦一样,本来是战友,后来就成了敌人。
楚汉传奇观后感第2篇
电视剧《楚汉传奇》主要人物陆续出场,相应的背景介绍和性格铺垫也基本完成,剧情的矛盾冲突开始升级,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秘不发丧,拉着胡亥和李斯一起密谋,赐死了扶苏,改立胡亥。胡亥继位后,贪图享乐,昏庸无能,一切都依赖赵高。李斯和众大臣进谏一段,台词颇为精彩,以史记为依托,改写成的现代语言,非常好的刻画出秦二世的形象,非常生动。编剧还对戍漕转作进行了解释:“边境兵员,谓之戍;以水运载的庞大的赋税劳役,谓之漕;陆路运输的劳役,谓之转;各项土木工程建设的劳役,谓之作。”看本剧,确实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呢。
楚汉传奇观后感第3篇
虽然冠之于“传奇”,其实细看下来,更像一部正剧,剧中没有近年日益泛滥的恶搞、穿越,且制作精良,阵容强大,延续了高希希版《三国》的精品路线。应该是和导演高希希的第11次合作了,今次实力派男星于和伟出演秦始皇一角,呈现出一个疑虑于内,强悍于外,暴政天下的秦王,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于和伟更胜任这个角色,可见当好演员遇到好导演,就能诞生无数的荧屏光彩,无论是《三国》的刘备,还是今次《楚汉传奇》的秦始皇,导演安排演员肯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于和伟无疑是高希希最得意且屡被重用的一根大萝卜。
在《楚汉传奇》中扮演刘邦的陈道明,之前也曾在张艺谋大作《英雄》中扮演秦王,此次虽未呈秦王对秦王的奇观,却依然有着秦王对汉王的际遇,只是于和伟所扮演的始皇帝嬴政,并未等到刘邦的揭竿而起,便撒手西去,因此两人在剧中,并无正面交涉,但其中一次,作为小小亭长的刘邦,从窗口偷窥巡行的秦始皇大阵仗仪仗队,感叹说做男人就应该这样的时候,两人的命运已经在不知不觉的,起了关联性的变化。
有消息说,于和伟对自己占的这个坑的“秦始皇”角色情有独钟,不仅仅为他研读大量的相关史料,而且一遍遍在内心揣摩秦始皇的人生轨迹,性格走向,于和伟也曾表示:“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部英雄人物谱,秦始皇就是我心中最爱的那一个,我希望进入他的内心,读懂他的忧虑和伟大。”据说,为了凸显秦始皇每天批阅六十斤奏折的勤政史实,于和伟提议在东巡的马车里摆满书简;对于莫衷一是的始皇之死,被后人诟病的“焚书坑儒”事件,阅读了大量史料的于和伟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和表现,就剧情看,比既往影视作品中的粗暴蛮横多了很多的起因,随是先秦文化的劫难,但确实有理有据,算是为作古良久的秦始皇小小的翻了一案,具体细节,小高在此不多表,希望大家自行观剧,便知大概。
千古一帝的历史真相与演绎
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帝,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废分封,立郡县,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他确立的一系列制度,被历代沿用两千余年。自他开始,中国的朝代才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他晚年骄奢淫逸,建皇陵,修阿房,炼仙丹,焚书坑儒,也一直为后人所诟病。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但秦始皇距今遥远,所谓历史真相,不过是史书或民间口头所流传的记录而已,事件倒有迹可循,性格却难以揣摩,所以若干年来反映秦始皇的影视剧作品已然不少,但有关秦始皇的人物塑造,却大多粗暴简单,狂妄残忍到极致,并没有太多的从人物性格命运展开。从《楚汉传奇》中可以看出,于和伟为这个角色下了很多功夫,从腔调到肢体语言,莫不讲求形神统一,与气质的通古贯今,方始这个传说中的暴君变得可接近,可理解,可接受。
“于始皇”时代接踵“于皇叔”时代既然是《楚汉传奇》,那秦朝的戏份也仅仅是为楚汉之战做历史成因的交代,因此于和伟所扮演的秦始皇,是从晚年开始登场,所占篇幅在十集以内,而作为该剧三条平行的故事线,次第登场:其一是刘邦的起迹之路,其二是项羽的成长之路,而秦始皇的故事则主要在宫廷与巡行之间,浓缩了秦始皇晚年的孤独与忧郁,暴戾与悲戚。当然,于和伟也戏称,自己在《楚汉传奇》中扮演秦始皇,犹如出演“折子戏”,可见都是短而精的亮相。
秦汉历史风云变幻,于和伟所扮演的秦始皇,带领着一干忠奸两立的群臣将相,特别是赵高、李斯两位宠臣爱侍,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宫廷政斗之戏,且该剧也对秦始皇的驾崩细节描绘到位,真实可信,而断气之后的秦始皇,还是躺在巡视车中,以尸体的状态,经历了颇多的阴谋阳谋,充当了一个不会动的重要道具,但也是从那一刻开始,这个巨无霸王朝的陨落,开始加剧。剧中,秦始皇打造了最初的辉煌,也断送了最后的辉煌。剧外,于和伟无疑又为自己的角色扮演榜,添上了厚重的一笔,所以,于和伟的“皇叔”时代就让它成为过去式吧,因为接下来的“始皇”时代已经悍然登场。
楚汉传奇观后感第4篇
看了几天的《楚汉传奇》,我最深的感悟是淡定是金。
楚霸王项羽最后败给刘邦的总要原因就是他不淡定。在打败秦军之后,因为他听到了秦降兵的议论,就坑杀了20多万降兵;鸿门宴上,刘邦等人对他的讨好恭敬,使他失了淡定,骄傲了起来开始看不起刘邦;面对秦王宫的金银珠宝,美女珍宝,他早没了淡定,一声令下,“抢!”,看着雄伟壮丽的阿房宫,他又不淡定了,“烧!”;听到有人说:"楚人当真是沐猴而冠。"他不反省自己,却烹杀了那个人;最后他被刘邦大军追杀到乌江,他拒绝了渔夫的好心搭救,仰天长啸,转身拔剑自刎。霸王的乌江自刎,成就了高祖的大汉王朝,项羽的《咳下曲》,成就了刘季《大风歌》。
刘邦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就因为他能时时保持淡定。面对秦宫珠宝,淡定的下令封库,与咸阳城里的老百姓约法三章;得知自己的父亲,妻儿在项羽手里,从容面对;听到项羽要烹杀他的父亲,他仍淡定的说:“你我同是楚怀王的臣下,还结过义,你要烹杀我老子,就是烹杀你老子,你要烹杀,可以分给我一碗吗?”
从刘,项二人的对比中,足以说明淡定是金。
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淡定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