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囚绿记》教案第1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1.字音
2.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1.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五个阶段,即寻绿(1——4)
观绿(5——7)
囚绿(8——12)
放绿(13)
怀绿(14)
2、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3、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4、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人注意,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
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谁能找出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4)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排比和比喻
作用是什么?——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语文《囚绿记》教案第2篇
目标:A.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B.过程与方法: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重点)
C.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难点)教学
重难点:1、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一)情景导入:
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二)明确目标:复述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欣赏图片
学生谈对绿的感受、理解。
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
(一)检测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陆蠡(lǐ )涸辙(hézhé )瞥(piē )见
婆娑(pòsuō )移徙(xǐ )蕈菌(xùnjùn )猗(yī )郁揠(yà )苗助长
(二)问题导学:
1、解题
“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教师总结:“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2、设疑探究(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1)、我为什么如此喜爱这抹绿?请同学们勾画出表达作者爱绿的句子,说说它们具体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抓住词语、修辞来赏析)
(2)、我为什么要“囚”绿?(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3)、“绿”象征着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教师点拨
(1)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注意加点的词语)
第一组: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这组句子表现作者焦急、渴望、高兴的心情。
第二组: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门虽是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这组句子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忧伤。
师总结:作者的心情有高兴,又有种淡淡的忧伤,而且还非常渴望得到。请同学们揣摩一下这种感情应该怎么读。
(2)我为什么要“囚”绿?(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明确: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4)、“绿”象征着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人?
明确:象征:光明、自由与和平。
在文中具体指:
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4、梳理线索,揭示主旨(详见板书)
学生发言读出字词的正确读音
学生思考回答
按教师提示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后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