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白板出示课本学校建筑物的位置图(学校的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
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50米处。a楼在校门的西偏北30度方向4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00米处。c楼在校门的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2、组内交流如何绘图的,互相找优缺点。
3、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白板展示)
重点说以什么为中心点,如何判断中心点的
4、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中心,再确定角度,最后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小结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师:怎样表示出150米的长度?
师:如果1厘米代表50米,150米要用多少厘米的线段表示?(3厘米,3个长度单位)
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距离多少米是怎么画的。
教师明确指出:在一幅图中图例应该是统一的,用同一个图例。首先要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用线段表示出实际距离。画出物体具体位置,标明名称。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平面图上标明具体位置,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标图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意识。)
三、巩固应用內化提高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题并订正。
2、完成书上习题21页4题并订正。
(训练中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筑的位置。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1.确定中心点
2.确定角度,用量角器测量。
3.确定距离,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
4.画出物体具体位置,标明名称。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第2篇
本单元知识点:
1、八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辨认,并能根据其中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
2、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会看简单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上限目标:学会主动整理本单元知识并灵活运用,培养良好的读题分析解题习惯;
下限目标:根据提问回顾单元知识,并在练习中熟练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
复习重点:回忆、梳理以上几个知识点。
复习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2、物体方向的相对性描述,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是易混易错的知识如:()在()的()方向。
课堂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看数学书p1-12,读懂每一个习题;
2、 独立作一个方向盘;
3、 观察身边的物体说一说:()在()的()方向。
()的()方向有()。
4、 说说自己的上学路线。
二、开门见山,回顾知识
板书:位置与方向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同学们回忆一下从这个单元里你收获了那些本领。
学生介绍学会辨认8个基本方向
大家真的学会辨认方向的本领了吗?愿意接受我的大拷问吗?
三、基础知识,基础训练
根据具体情境辨认方向;
(1)西西在森林里迷路了,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帮他找到方向;
指南针(复习8个方向)年轮、太阳、树叶、北极星
(2)模拟情境给定一个方向,判断其它几个方向;
a、当夜晚你站在星空底下,你面朝北极星,那么你的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b、早晨你面向东方,北向是方向,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c、你用指南针,你的前面是南方,你的左边是方向,右边是方向。
(3)走进生活小区,认一认小青的家。
a、用小青家的()方向有()。小青家在()的()方向。()在小青家的( )方向。选择不同的句式来说一说,重点是在的方向。突出中心位置。
b、小青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么走?
1小青向()走到公园北街,再向()走就到了。
2小青向西走到(),再向北走到(),最后向西就到了。
3小青向()走到和平大街,再向()走到十字路口,最后往()就到了。
指一指,说一说,画出行走路线。
c、小青去上学可以怎么走?
四、巩固深化,要用延伸
(1)看图解决问题
1、北京城区的西南下雨,用在图上标出下雨的位置;
2、北京城区东北方向受到冷空气袭击。用在图上表示出受袭击的位置。
3、北京城区西面气温最高,用在图上标出气温最高的位置。
(2)小丽从学校出发,先向西走了一段,又向南走了一段路,然后又向东走了一路回到家。图()表示了小丽回家的路线。
(3)跳格子游戏
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第3篇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位置的有关知识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他们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今天这节课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辨认现实生活中乃至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四年级进一步学习“位置与方向”作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和丰富的表象进行积累。因此,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让所有的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建立东南西北方向的概念,并丰富对它们的认知。
基于以上的思考,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掌握地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难点是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在具体情景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说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3、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贯彻如下两个原则:一是少教多体验原则。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目标之一。这节课中教学重点内容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课前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践活动,辨别了操场上的东南西北,体验了校园的东南西北后并做记录。回到教室让学生把记录展示到黑板上,学生会发现记录图中有学校大门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来不方便,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方向绘制地图的必要性。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时设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不断进行认识、体验和感受。具体来说我主要运用了操作法、比较法、游戏法。
五、说教学程序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找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介绍后转身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位置是固定的,为什么一会儿在他的左边,一会儿在他的右边?(学生有了争议)看来用前后左右来说物体的方向有局限,怎么办呢?你还能用知道的哪些方向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体系进行介绍:(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说法)
(1)我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方,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面是南。
(儿歌:《东西南北》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2)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3)如果是在雪地上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化得慢的一边是北。
(4)如果是晚上,可以观察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可以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5)观察树叶辨别方向:树叶密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1、在操场上辨认生活中的方向(室外)
(1)找方位,利用现实环境和经验辨认四个方位。
a、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让学生用手指一指东方,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
b、认定东方后再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c、分组探究:当你面向某个方向时,其余三个方向在你的什么位置上?发现“方向”与“位置”的对应关系。
d、小组汇报、交流,进一步体会方位感。
e、独立观察,在小组内说一说“操场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景物”?
(2)标记方位,培养迁移能力。
每人都把操场四个方向上的象征性景物,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并标明四个方向。
2、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室内)
a、展示学生的记录纸,让学生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b、指导学生观察:他们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果把地图挂在墙上,有的上面是东,有的上面是西或北,这样行吗?该怎么办呢
c、小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在地图上找自己家乡的位置(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中国地图,它像一只什么动物?(公鸡)请你们找找我们山东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北京在山东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看地图。
师:我国最北部是哪个省?最南部呢?最西部呢?
学生看地图回答。
2、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
教室的窗户在( )面,门在( )面,你面向( )面
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操场上活动,巩固对四个方向的认识)
1、游戏:指方向
2、游戏:背对背
3、游戏:蒙眼说方向
【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考虑到这一点我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四、实践应用
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小峰和小娟上学可以怎样走?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指南针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3、西西在野外迷了路,你有办法帮他找到方向吗?给学生拓展辨别方向的方法技巧。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引导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基于这一理念,在课的结尾我并没有满足于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如何辨认方向这一实际问题,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我又给予了补充,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至于本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东南西北
(上) 北
(左)西——|——东(右)
南(下)
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第4篇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经验,能根据[转载]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小结
上、下、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在用行和列确定位置时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会描述简单线路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以公园定向越野赛以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锻炼身体的意识。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就认识了八个方向,也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并会描述简单行走路线,既然学生已经了解,为什么还要重复?在这里就需要我们把握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知道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这些方向和距离实质上也无法确定物体的具体的位置。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先是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再使学生引起认知上的冲突,进而理解有些方向只是大致的方向,无法根据这个方向和距离找到物体准确的位置。如,首先提供小明家与学校的位置关系:小明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500米处,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找到小明家的位置,这一环节学生能顺利完成,并体会到知道方向和距离的确能找到物体准确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根据“书店在学校正南方向350米处”让学生找到书店的位置,这时,学生思维形成了定势,认为只要提供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找到物体准确的位置。接着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找到小芳家的位置,教师做如下提示:小芳家在学校东南方向400米处。要求提出后,我看很多学生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小芳家的位置,有的学生在那思考,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我把几个学生画出的图拿到展台上让学生评判,这些学生虽然画的小芳家的位置不一样,但都符合题目的要求,我问学生,为什么给出方向和距离,却无法确定小芳家的位置呢?经过交流,学生终于明白,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向只是个大致的方向,所包含的区域很广,要想在这些方向上找到物体的准确位置,还需要用偏向的角度加以描述。这就是这一册教材和三年级下册教材不一样的地方,当物体的位置不在正方向时,需要找到与正方向偏离的角度,才可以找到准确的方向。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是这一单元教学难点之一,特别是当两个物体的位置不正方向上,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度方向上,那么北京就在上海北偏西30方向上。在这一教学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找到几组有代表性的位置,让学生从图中发现规律,然后离开图直接说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如,第一组:小芳和小明分别站在南北两个位置,那么小芳就在小明的正南方向,小明就在小芳的正北方向,这里“南”和“北”相对。第二组:小芳和小明分别站在西北和东南两个位置,通过观察两个人的位置图得出“小芳在小明西偏北40方向”上,那么“小明就在小芳东偏南40方向”上,在这里“西偏北”和“东偏南”中的“西”和“东”相反,“北”和“南”相反,“西偏北”和“东偏南”就是相反的方向。学生找到了规律,再进行强化练习,师生之间互相说两个人在对方的位置,下课后,学生做说相对位置的游戏,效果很好,这也为后面“例题4”根据定向运动路线图描述往返定向运动路线打好了基础。
画定向运动路线图也是这一单元的难点,因为每次位置在改变,每次都要先确定四个正方向,需要根据提供的数据确定图上的每一小段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还要考察学生用量角器画角的基本功,也检验学生做事是否认真仔细、有毅力,是否具有合理安排基本素养。
这一单元不足之处是:
一,制图时,角的方向确定不准。类似偏方向的如“东偏北”40度画成“北偏东”40度,让学生比划东偏北都会,也知道以正东为标准,往北偏,角的一条边在正东方向上,但画的时候常常恰恰相反。
二:学生对于定向运动还不是很了了解。这一责任在我,我课前没很好收集资料,也没让学生上网查查有关定向运动的信息,所以学生对于定向运动的方式、作用以及参加定向运动的条件不是很清楚。找个合适机会让学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