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
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读,激发情感:
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
(二)听读,感知画面:
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思考交流: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
(三)美读,品味探究
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速读,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
①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
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
白莲:散飘、只留、几根——→一夜风雨,残败不堪
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
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
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
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
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
读红莲的语句,稍稍上扬,惊喜中又含淡淡的忧愁。
②追问:这里写白莲,写雨点加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奇支斜有何作用?为下文写荷叶护莲作铺垫。
③追问:荷叶怎样护莲?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找到文中词语)品读第6节,抓住下列关键词句加以体会。
荷叶
勇敢→正、覆盖(正面);雨势并不减弱,红莲却不摇动了(侧面)。
慈怜→慢慢、倾侧。
小结:同学们,赏荷至此,作者的心情怎样变化了?为何这样变化?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深深的受了感受。
因为荷叶的爱,因为荷叶的勇敢慈怜,因为荷叶的自我牺牲精神……
2、当作者深深感动之后,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品读第9节,感悟主题。
①追问:为何说“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二者分别有何相似?(从文中找到依据)。
母亲:对屋里母亲唤着——唤→呵护有加、母爱至深,如荷叶
我:我连忙跑过去——连忙→弱小无助、渴望母爱,如红莲。
②追问:再读体会,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理解词语: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
荫蔽→母亲的呵护、关爱、扶持等
理解句意:(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体会写法:
1、出示冰心另两首小诗:
①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②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追问:这两首小诗同课文一样,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和你前面所写的短信一样吗?
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寄情。
(五)体验,感受母爱:
1、回顾生活,寻找记忆,说说生活中那些温馨的小事,感受点点滴滴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2、模仿课文,借助具体形象,写几句话,唱响母爱的颂歌。
(六)作业设计:
1、把课堂上所写内容补充整理成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2、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达对母爱的回报。
3、课外熟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爱
红莲——我
以物喻人
托物寄情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作者
(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三、继续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5、师过渡: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就如作者所说,我是红莲,妈妈是荷叶!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快乐、为了我们的幸福,伟大的妈妈们甘愿付出,甘愿牺牲……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了,而妈妈的头发也一天天变白了,皱纹也一天天加深了……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四、作业: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对啊,同学们想象中的红莲就好像文中写到的那朵谢了的白莲。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同学们认为这几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四、提炼主旨,升华感动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师: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回归生活,抒写感动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六、拓展延伸,探寻感动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第4篇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的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的担心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的麻岭风景区,正在进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同时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对夫妇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那风雨中的母爱。(板书课题,作者)
(过渡:让我们先走进作者)
二、走进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过渡:这是一首散文诗,那就让我们在朗读中慢慢品味文章,请先听课文录音)
三、听读
1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处理
2学生自由朗读,(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问老师)
3个别读,(推荐学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