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学重难点:圆锥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的模型一个、CAI课件四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
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圆锥的认识
〈1〉出示多媒体CAI课件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
(此处有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圆锥)
这时利用CAI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此处有图)
接着改变不同的方向,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2〉师讲解: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边讲边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圆锥的顶点”,并标示出来,将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标出“底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型,摸一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个平面还是曲面?
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用CAI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2、小结
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采用多媒体CAI课件(二)演示
边演示,边讲解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圆锥学具的高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出示CAI课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处有图)
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再利用CAI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采用CAI课件,拆分组合,指名口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此处有图)
圆锥的特征: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锥的认识》教案第2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
师:这是一个圆柱体,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这个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体)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二、探索研究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举例(陀螺、漏斗、沙子、小麦等堆在地面时的形状等)
(一)圆锥形状的认识。
引导观察特征:
(1)取出自己准备的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面:2个底面(圆)侧面(曲面)
(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师讲解并示范画: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二)圆锥大小的研究
1、师:同学们,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你又发现了什么?(一个高、一个低,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2)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师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在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圆锥高的测量
(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出示圆锥体实物),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
师:那么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尺子必须竖直、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
(5)师:用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看这次我们测的结果是否一致?(生合作测量,并汇报。)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1)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生答。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指导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扇形。
师:对,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教师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1)出示一个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如图所示:
(2)转动小旗,看一看转出来的形状。
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
②自己动手快速转动小旗,验证自己的猜想。
(3)小旗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一时回答不上来的,可以先同桌交流一下。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圆锥的认识》教案第3篇
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1)、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展开后观察,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4)、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根据学生的测量情况,师生总结: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5)转动直角三角形形成圆锥:
<1>根据你制作的模型,与教师演示的一样快速转动,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