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模板5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范文>教育范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模板5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模板5篇
时间:2023-04-23 教育范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模板5篇

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

1.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让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从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3.朗读全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初读感知

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悟

1.指名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第一句)

2.学生自由举手朗读第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你从中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红军的精神的?

(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出来的。)

过渡: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教学反思这首诗是一篇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上,我们从题目入手,先了解了长征的历史,学生了解了红军当时的境地是上有敌机,下有追兵,敌强我弱,所以我们必须长途跋涉,在转移中寻求生存,我们只能走无人能走的地方,可谓“绝地求生”……这一资料的交流,让孩子们对长征这一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我给同学们播放了《长征》的片段,战火硝烟、流血牺牲、雪山草地,这些已经离孩子们很远的历史,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了学生们的面前,每一双眼睛都那样的专注,除了隆隆的炮声、厮杀声,教室里没有别的声音,视频结束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说,长征难不难?同学们异口同声:“难”。是啊!长征难!诗句中你读出了难吗?同学们找到了“远征难”、“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岷山千里雪”……除了这些还有吗?他们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了补充,这些史料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长征之难,旷古未有,红军长征,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但是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再读诗找找看。于是,同学们读到了“不怕”、“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喜”、“尽开颜”。难,却不怕,红军的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此时,我播放了视频《过雪山草地》,孩子们看到了风雪中战士们跋涉艰难却坚定的身影;看到了草地中战士们相互搀扶的情景;看到了翻越过皑皑雪山,战士们欢呼着会师的场面。再读时,在孩子们的诵读中,我明显地听到了同学们对那段艰苦岁月的回首,更听到了他们对红军的钦佩,还听到了他们对于胜利会师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