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
当前位置:贝知网>知识分享>艺术百科>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
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
时间:2022-04-15 艺术百科

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

素描写生的一般步骤

一、定位构图

构图要完整,尽量做到主次分明、均衡稳定。先从物体(静物)摆放构成的整体形式方面来考虑画面采用什么构图方式,并用笔测或目测比较等方法确定各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大小及各部分的比例。

建议:多用长线、多拉辅助线,以软铅为主。如遇局部摆放不协调的问题,也可大胆地在画面上调整造型或挪移位置。

二、塑造大形体

形要准确。抓住不同物体的不同外形特征,进一步画准形体比例和透视关系,用线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虚实变化,同时找出各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区域。

建议:一般用4B软性铅笔,笔尖宜稍粗一些。

三、铺大体明暗

明暗要有层次。以大气的粗线条概括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关系和投影,以体现物体形体转折及空间关系。

建议:用软性铅笔,线条可粗放一些,以方便后期的调整。

四、深入刻画

刻画要细致。根据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和固有色,抓住明暗色调与结构、形体的关系,从加强明暗交界线入手,丰富表现物体及空间的明暗变化、体积转折关系。此时应注意用笔的技巧,注重表达对空间感、立体感、虚实感、质感等的感受。

五、调整完成

收尾工作。在作品结束前,对作品的主次、强弱色调、明暗、虚实等做一个全面调整,及时发现深入刻画阶段遗留下的一些缺陷,充分表现,收尾完成。

素描的构图的方法

常见的构图形式有: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圆形构图和“S”形构图。而最常见的构图形式是三角形构图和四边形构图,这两种构图方式,画面稳定,主次分明,适合于外形规则的静物组合。

圆形构图可使画面比较均衡,构图更加饱满大方,物体紧凑,适合于蔬菜水果的组合构图。

“S”形构图可拉长画面的空间关系,突出主体物,并具有动感。

1、形歪、不准

每个人都会有视觉误差,建议同学们在打轮廓时反复使用一些辅助线、透视线,注意左右对称、水平关系,最好是上下、左右同时呼应着画,更易避免此错误。

还可以把画放远一些,休息下眼睛,作“冷眼”远观,更能发现在近处被忽略的形体错误。

2、透视有问题

认真翻看有关透视规律的书,认真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即能发现问题,画时还可以灵活运用透视法则。

3、画面太“空”

构图不当会造成物体太小太集中,因而画面太“空”。作画时要把组合体当成是一个整体构图定位,把物体的组合外形找准,按照构图的要求画辅助线,在深入时,不要轻易改动辅助线。

4、“灰”

造成“灰”的原因是暗部—特别是明暗交界线区域的颜色画浅了,亮部颜色又画得太多了。

解决办法很简单:加深暗部—特别是明暗交界线的色调,提亮亮部,加强明暗对比。

5、“碎”、“平”、“板”

由于初学者观察事物不能从整体效果出发,描绘事物往往偏好从细节局部着手;于是,这些局部效果凑在一起,主次不明确,肯定会出现诸如“碎”、“平”、“板”、“无重点”等弊病,画面缺乏整体视觉冲击力。

解决办法是:注重整体观察,分析出事物的主要结构、主要明暗趋势、主要特征,给予大胆的强化连贯表现,而对细枝末节应作归纳、概括和削弱表现。

6、“黑”、“腻”

由于用铅太软或下笔太重,或缺乏对铅笔调性的控制力,把不该太重的明暗画重了,就显“黑”了。

另外还有在用手抹擦调子的时候,抹得太有油滑感,就易出现“腻”了的感觉。

解决办法:都应通过多加练习,来提高对铅笔调性的排线控制力,也可换稍硬的铅笔。另外,避免“黑”的毛病,还可以在上明暗时,不要一次画重、画过,而是一遍遍以较轻的排线描绘它;而避免“腻”,应减少用手抹擦深色区域的次数和减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