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写生是人物写生系列训练课中的重要环节,要想绘制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头像作品,我们除了要遵循素描的一般规律外,还需要充分理解人物头部的形体结构,认识并掌握头部的动态及其透视变化规律。
一、头像造型特征
人的头部形状近似卵形。头部骨骼一般由顶骨、额骨、颞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等部分构成。头部骨骼的形态特征决定了人的头部外形。
人的面部肌肉大致可分为扩张肌、收缩肌两大类,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属扩张肌,皱眉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唇三角肌等属收缩肌,此外还有颞肌、咬肌等。
人的面部比例关系常被概括为“三庭五眼”。“三庭”即眉毛至发际垂直距离为一庭,鼻底至眉毛为一庭,鼻底至下巴为一庭。“五眼”指人的面部宽度大致等于五只眼睛的宽度,即两眼间距离为一眼宽,两眼外眼角至耳朵各为一眼宽。
根据外部特征的差异,人的脸型大致可分为“甲、由、申、田、用、国、目、风”八种。
二、动态与透视
在头像写生过程中,人物头部的动态各异,而不同的头部动态又往往会带来透视上的变化,因此,认识并掌握头部的动态及其透视变化规律对于准确表现形象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素描技法与详细讲解:
1、正确的绘画步骤有助于练就良好的观察习惯,素描绘画进步的速度也会大幅度提升。
2、有些从局部入手推着画的方式并不适合绘画功底还不够深厚的同学,初学人物素描,按照整体观察整体画的方式能够找出绘画过程形体和黑白灰关系的不足,同时也能很好的提升对画面的控制能力。
素描画女孩的画法:
第一步:首先画出大致的轮廓,要注意手臂和头部的比例,肩膀是向前伸的,所以会遮挡住一些脸颊,细节的东西这一步不用去考虑。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轮廓,湘互比较找出不对的地方进行调整。
第三步:头发的明暗没画之前总显得头发比较长,所以先为头发整体铺一层色调,区分下明暗,然后找到五官的透视线。
第四步:接着进一步找出五官,这一步的时候可以稍微加些调子来表达五官最基本的结构,这样能更好的找出五官不正确的地方。
第五步:将五官的形状进一步明确,同时加强画面黑白灰的关系,画面中人物五官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衣服然后是皮肤。
第六步:画头发的时候可以直接按照头发的走势来排放笔触,这一步属于铺大色的步骤,要控制自己不能将任何部分画的过于完整画得过满,因为这样才能便于后面的刻画和修改。
第七步:接着开始细化,从眼睛开始加深,这时要尽可能找到更多的细小结构,然后延伸的鼻子、嘴巴,不用太考虑排线,任何笔触都是可以的。
脸部的结构也适当找到一些,然后进一步加深头发,和五官、脸部比较着画,因为头发的重度是由脸部的重度来决定的。
第八步:这时候的笔触太过粗糙了,用纸笔涂抹,让笔触柔和变得没有那么明显,然后进行调整。
第九步:在五官基本完成之后开始描绘头发,分析头发的转折,找出它的一些亮色面,然后按照头发的走势,加深。可以从头发顶上的头发开始画起。
第十步:接着同时向两边绘画,这是要尽量画出其中的一些细节变化,让头发整体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变。
第十一步:接着画下边的头发,笔触比较长,不一定非要一笔画下来,分成几笔推着往下画。
第十二步:接着将身体的其他部分跟着画出来。
第十三步:然后对最重的画面进行调整,随着观察的逐步深入,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从脸部的结构开始调整,比较不同位置的重度,以及不同暗面的形状,加以调整。
三、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
素描造型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考虑再三,仅谈两种表现手法:即线条和明暗。
线条
线条是一种明确的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随着对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从艺术大师不同画风比较中,就可以认识到这种表现领域的广泛性。
线条还有一种表现节奏的作用,轻重起伏波纹式线条,或刚柔相间、长短穿插、曲直弯转、抑扬顿挫的线条,给人以音乐的节奏感。门采尔《轧铁工人》的画中就给我们这种心理效果。
线条在素描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体,还能对所要表现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断。素描训练无论采取哪种手段,开始都要用线确定所有的关系。用不同种线条来寻找形体,—用多条重要的辅助线划分比例定位置;用长直线画大的形体关系;用切线画出小的结构转折关系;用重线、实在线表现近处和暗部;用淡线、虚线表现亮部和迟远的部分。在素描训练中通过对线的探索,逐渐认识线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能通过线条创造美的造型。
明暗
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学的基础上。没有光就不能产生明暗。倘若光线射在某一立体物体上,就不难看到不同的明暗现象。由此可见,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光线照射的结果。
同一个物体虽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但是光线不会改变对象的结构,因为对象的结构是固定的,而光线是可变的。所以,物体明度调子的变化,结构是主体,光线是客体。物体受光后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大系统。由于物体结构的各种起伏变化,明暗层次的变化是很多的。我们把这种变化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归纳起来称作明暗五调子,即: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中亮部和中间色属于物体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投影属于背光部。它们构成物体的明暗两大关系。
五调子的规律是塑造立体感的主要法则,也是表现质感、量感、空间感的重要手段。素描造型正确地表现出这种关系,就可达到十分真实的效果。明暗交界线是由亮部向暗部转折的部分。这个最暗的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条重的线,它有宽窄、浓淡虚实等变化,其特点是由光源的强弱和物象的形体特征所决定。我们非常重视明暗交界线的变化,是因为它在造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暗交界线是区别物象面的不同朝向和起伏特征的重要标志。暗部与反光是一个整体。反光部很自然地统一在暗部。过亮或过暗都会影响物象体积和空间的塑造,画得过亮,同亮部的中间色重复,显得孤立,影响整体协调的统一。
中间色是物体固有色中心区域,也是比较细致、复杂的,它是明暗分界线的壳部的过渡面,是个不易观察清楚而又要认真研究和刻画的重要部分,同时,它应和暗部自然地衔接起来。投影在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描学习中,应注意掌握投影的形体变化和虚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