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四大板腔体系的基本特点
当前位置:贝知网>知识分享>艺术百科>评剧四大板腔体系的基本特点
评剧四大板腔体系的基本特点
时间:2022-09-19 艺术百科

评剧四大板腔体系的基本特点

评剧四大板腔体系的基本特点

1、正调

正调是评剧唱腔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调式,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女腔和男、女小生唱腔。根据演员的嗓音条件和音域差别,唱腔定调分别是1=F、1=#F、1=G、1=bA、1=A等,主要伴奏乐器为小板胡,其定弦是:里弦定“5”音,外弦定“2”音。

2、反调

反调通常是针对女腔而言,是正调派生出来的调式,由正调下行四度形成反调,系正调的转调。若正调1=G,则反调1=D;若正调1=F,则反调1=C。主要伴奏乐器为小板胡,其定弦是:里弦定“1”音,外弦定“5”音。

3、越调

越调多用于男腔,低于正调四度,是正调的属关系调。与反调调高相同,但两者的调式色彩和唱腔风格迥异。男腔定调多为1=C或1=D,主要伴奏乐器为大板胡,其定弦是:里弦定“5”音,外弦定“2”音。

女腔越调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但与男腔不同的是:定调多为1=D、1=bE或1=E,用小板胡伴奏,定弦同反调(1—5弦)。

4、反越调

反越调又称越反调,专指男腔的反调,低于越调四度,是越调的属关系调。唱腔定调时,若越调1=D,则反越调1=A。主要伴奏乐器为大板胡,其定弦是:里弦定“1”音,外弦定“5”音。

评剧板式的特征与基本规律

(一)基本板类

基本板类是评剧板式中的主体板腔,含有[慢板]、[快三眼]、[二六板]、[弹七板]、[垛板]、[流水板]、[快板]、[散板]、[清板]等。

1、[慢板]

[慢板]又分男女腔[正调慢板]、男女腔[越调慢板]、男女腔[反调慢板]和男女腔[凡字调大慢板]。

①女腔[正调慢板]和女腔[越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唱腔为眼起板落,即起于弱拍,落于强拍,习称“黑”板起,“红”板落。上、下句体,每乐句四小节,小节之间多用小过门。

例:刘巧儿—采桑叶新凤霞唱

②男腔[越调慢板]和男腔[正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起唱形式比较灵活,眼起板落与板起板落两者兼有,常穿插运用。每乐句以四小节为主,有些乐句可扩展延伸五、六小节。

男腔[正调慢板]因受嗓音高度的限制,定调不可过高,常见1=F、1=#F和1=G等,且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进行。

例1:金沙江畔—高原风景极目望马泰唱

例2:会计姑娘—天昏地暗雀鸟惊张德福唱

③[反调慢板]和[反越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眼起板落。落音规律为:上句落“2”音,下句落“1”音,每乐句四小节。两者除调高不同外,其他无较大差异。[反调慢板]和[反越调慢板]暂无完全终止功能的结尾板腔,需分别转入正调和越调结束唱段。

例1:张羽煮海—恨父王刘惠欣唱

例2:朱痕记—望坟台马泰唱)

③男女腔[凡字调大慢板]:4/4拍,一板三眼。中眼起,板上落。即起于次强拍,落于强拍。拖腔长,音域宽。唱词采用十字句,每乐句十小节以上,多在十三、十四小节。

例1:乾坤带—金殿上保本无指望新凤霞唱

例2:孙庞斗智—大雪纷飞马泰唱。

2、[快三眼]

[快三眼]用于女腔,分为女腔[越调快三眼]、[正调快三眼]和[反调快三眼]。4/4拍,一板三眼,眼起板落。[快三眼]借鉴京剧中的板式,多由慢板转来,速度比[慢板]快,近似[原板二六],拖腔比[慢板]少,节奏明快流畅。

例1:杨三姐告状—一见哥哥上锁条一段中“直愣愣站在大堂口……”(谷文月演唱)

例2:谢瑶环—“大堂花淑兰唱。

3、[二六板]

[二六板]的分支较多,含有男女腔正调、越调、反调、凡字调[原板二六],正调、越调[小生二六],正调、越调[混合二六]和越调[顶板二六]等。归纳起来,可分为[原板二六]、[小生二六]、[混合二六]和[顶板二六]。

①[原板二六]:2/4拍,一板一眼。根据唱腔速度的快慢,又称“快二六”和“慢二六”。“闪”板起唱,落在板上,即强拍的后半拍起唱,每乐句一般为四小节。

例:夺印—劝广清马泰唱

②[小生二六]:2/4拍,一板一眼,眼起板落。每乐句六小节,也可紧缩成五小节。每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分句之间填充小过门。

例:人面桃花—三春杨柳黄莺唱艳铭杰唱

③[混合二六]:是将[原板二六]和[小生二六]混合在一起的二六板式,2/4拍,一板一眼。唱腔中既有眼起板落,又有“闪”板起唱,有时一个乐句同时兼有两种二六板式。加上唱词长短结合,不局限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格式上,使唱腔的“紧缩”与“延伸”造成乐句的结构有较大变化。每乐句以四至六小节为主,偶尔有所突破。

例:刘伶醉酒—来了刘伶好酒的男周连生唱

④[顶板二六]:一种用于男腔的二六板式,2/4拍,一板一眼,板起板落。较多的用于五字句的唱词,每个五字句两小节,每乐句四小节,八小节构成上、下句体。每个五字句后多有小过门。[顶板二六]也可用于七字句式,每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共四小节。[顶板二六]通常穿插在[原板二六]中使用。

例:降龙伏虎—“大兄弟休发火”一段中“我叫你看天……”魏荣元唱。

4、[弹七板]

[弹七板]是一种用于男腔的新板式,2/4拍,一板一眼,眼起板落。每乐句七小节,穿插在[原板二六]中混合使用。

例:夺印—鱼儿靠得长流水马泰唱。

5、[垛板]

[垛板]分为男女腔[正调垛板]、男女腔[越调垛板]、男女腔[反调垛板]和女腔[凡字调垛板]。2/4拍,一板一眼,板起板落,也可闪板起唱。每乐句四小节,也可紧缩成两小节,中间不加过门,主要特点是切分节奏。[垛板]也有1/4拍的,速度较快,所以又被称为[快垛板]。

例1:李双双—亏你有脸叫二婶儿花月仙唱

例2:乾坤带—“金殿上保本无指望”一段中“为娇儿把我的心血费尽……”此段[垛板]将每乐句紧缩为两小节。新凤霞唱。

6、[流水板]

[流水板]分为男女腔[正调流水板]、男女腔[越调流水板]和女腔[反调流水板]。1/4拍,有板无眼,“闪”板起唱,落在板上。七字句式每乐句七小节,十字句式每乐句七至十小节。

例:刘伶醉酒—“来了刘伶好酒的男”一段中“观罢此对我的心好恼……”周连生唱。

7、[快板]

[快板]属于一种创新板式,有的称之为[滚板],与[流水板]相同,速度比[流水板]快,有板无眼,小节线也可不划。一字一音,势如涌泉。多用七字句式,每乐句七小节,中间无过门,常用于表现激昂的情绪。[快板]板式有女腔[正调快板],但在唱腔中并不多见。

例:卖妙郎—公爹息怒容儿禀李秀云唱。

8、[散板]

[散板]分为男女腔[正调散板]、男女腔[越调散板]、男女腔[反调散板]和男女腔[凡字调散板]。[散板]节奏自由,无板无眼,唱腔不受板眼限制,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发挥。[散板]有两种,一种是与京剧中[摇板]相同的“紧打慢唱”,梆子或板不停的匀速敲击;另一种是自由散唱的“慢打慢唱”,也称之为“散打散唱”,乐队通常只伴奏乐句的后半句,两者的伴奏方法迥然不同。[散板]的两种类型经常出现在同一段唱腔里。

例1:张羽煮海—恨父王刘惠欣唱

例2:杨乃武与小白菜—好年华张德福唱。

9、[清板]

严格的讲,[清板]不应算作一种板式,应该算是一种演唱方式或伴奏方法。[清板]是演员在演唱时,根据剧情的需要,有些乐句无乐队伴奏,有的用弹拨乐器伴奏,有的用中、低音拉弦乐器伴奏,以求达到某种效果。

(二)导入板类:

导入板类是辅助性的过渡板式,起引入作用,也称引子板。含有[导板]、[回龙]、[尖板]、[带板]、[搭调]、[哭头]、[哭么二三]等。这些板类有其独立的结构形式,但不属于独立的板式。除[回龙]外,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唱腔中最前面的一句唱词完成整个板腔的过程,下面大多接转[慢板]、[原板二六]等。这些过渡板式的过门,大部分配有打击乐,感情色彩各异,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某一板式,已成为规律性的固定模式。

1、[导板]

[导板]有两类:

一类是照搬河北梆子中原汁原味的[导板]板腔,评剧未经移植。此类[导板]有大、小[导板]之分,大[导板]4/4拍,一板三眼;小[导板]2/4拍,一板一眼。多用于激昂、奔放、悲愤、欢畅等场合。[导板]占一句唱词,下面多接[慢板],是[慢板]的附加板腔。因其有浓郁的河北梆子风味,故使用甚少。

例:花木兰—“归家”崔连润唱

另外一类[导板],是将借鉴京剧中[导板]的板式称为[导板]。其节拍形式为[散板],唱腔节奏自由,只有一个上句,列在唱段最前面,做为开导,用其引出其他板腔,故称[导板]。[导板]后面多接[回龙],用于气势磅礴的大场面。此类[导板]多在幕后演唱,用途与[尖板]相同,常被[尖板]所替代。

例:夫人城—登城巡营鲜灵霞唱。

2、[回龙]

回龙]同样是借鉴京剧中的板式,多为2/4拍,只有一个下句,与上述[导板]或[尖板]相连接,构成上、下句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回龙]的前半部分一般由“垛字句”组成,节奏类似[垛板]。“垛字句”就是一连串字数相当(多为三至五字)、以相同的节拍步步运行的句子。[回龙]的最后一字是一个拖腔,然后奏较长的过门接[慢板]或[原板二六]等,它表达的感情与[导板]基本一致。

例1:孙庞斗智—大雪纷飞马泰唱

例2:智取威虎山—誓把反动派一扫光马泰唱。

3、[尖板]

[尖板]由过门和唱腔两部分组成,只有一个上句,下面多接打击乐,之后转[慢板]或[原板二六]等板类。[尖板]与京剧中的[导板]有相同之处,幕后演唱较多。[尖板]的过门分“单尖板”和“双尖板”两种。“单尖板”过门有一个乐句,而“双尖板”过门是由两个乐句组成。唱腔旋律在中、高音区活动较多,适于表现激昂、悲愤等情绪。

例:谢瑶环—大堂花淑兰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