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范文5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作文>小学作文>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范文5篇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范文5篇
时间:2023-05-26 小学作文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范文5篇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第1篇

青禾抽穗、槐花飘香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秦人攻破楚国愤而跳江自杀。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到江边投放粽子喂食鱼虾,防止鱼虾去吃屈原的尸体。因此,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就有了包粽子习俗,以此来纪念诗人屈原,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做香包、点朱红……众多的习俗中,最期待的就属吃粽子了。

瞧!端午节还没到,大街上就已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卖粽子、卖艾草的,连空气中都飘散着粽叶的清香。

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我和妈妈就来到超市里买粽子,粽子的种类有很多,有牛肉粽、猪肉粽,还有蛋黄粽、豆沙粽等,在这么多粽子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咸蛋黄粽了。

端午节早上,妈妈端上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解开绳子,拨开粽叶,里面露出了白白的糯米和黄黄的咸蛋黄,真香啊!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满嘴都是粽子的香甜。

如果赶得巧,还可以去看赛龙舟。比赛还没开始,河道两边就早已站满了人,无论是看的人,还是划龙舟的人,个个都是激情满怀,喜气洋洋……

不知不觉,端午节在人们的忙碌与喧闹中过去了,我期待着明年的端午节哟。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第2篇

片片粽叶香,浓浓端午情。

——题记。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大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草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家里还备一些雄黄酒,据说有驱邪的功效。这天“玉粽袭香千舸竞”,家家户户桌上少不了爽口的粽子。

踏实放心的一天就是从一个个热腾腾的肉粽子开始的,人们用手的温度呵护着粽子的生命力,也传承着对粽子这种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食品的热爱。在我们家,婆婆和妈妈一起完成这项使命。她们把粽叶放在开水里面消毒,糯米和绿豆浸泡一夜,包之前加点盐、碱。一片片粽叶被卷成圆锥形,填上糯米、馅儿,用筷子插几下,这样米粒间的空隙缩小,煮熟后才有嚼头,最后把粽叶合拢捏紧。拿一根棕叶绳扎牢。若扎不牢,糯米在吸收水分膨胀过程中容易撑破粽叶,所以妈妈和婆婆总喜欢多捆几圈。

粽子包好即可上蒸锅。经过三四个小时蒸煮,出锅后的粽子用冷水浸泡一番,空气中弥漫着粽香,用筷子拨开粽叶,熟悉的味道在舌尖上翻滚,就是这种味道,以其独特的方式,每年一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的渊源,这正是中国人秉持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这种力量在慢慢地传递。妈妈总说,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那种儿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让人心中充满家的关爱。如今,快节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使这个几千年来一直都具有礼仪节令气质的食物变成一种日常的主食。但是对中国人来说,顺应自然,亲手做合适的食物,更意味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某种延续。

粽子吃着糯香四溢,传递的却是浓浓的端午情,心如糯米越粘越紧,激情如粽也越煮越香。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第3篇

我国有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除了家喻户晓的春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农历节日,它就是端午。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美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每个节日的风俗都不同,端午的风俗就更别致了。赛龙舟是端午节众多习俗之一。传说楚国人借着划龙舟的震天雷声和呐喊一驱散江中的鱼,以免它们啃食屈原的身体。古人赛龙舟时都在终点设置了鱼标,鸭标和铁标,相当于现在的冠亚军。想起来都觉得热闹非凡呢。

端午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吃粽子。粽子有光宗耀祖的寓意,也有功名得中的意思。在北方,粽子与,挣字谐音,所以北方人不但在端午节吃粽子,通常新年的时候也煮上一锅粽子,代表发财的意思。无论是哪一种,这种食物都是希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有关端午我最喜欢的要数五彩绳了,大人孩子都会在手腕脚腕绑上自己喜爱的五彩绳。它预示着全年平安,身体健康。妈妈说现在生活好了,五彩绳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配饰,大家在绳子上挂满了金银饰品,美不胜收。端午清晨,爷爷奶奶总是起得最早,摘了新鲜的桃枝和艾蒿,绑上一只漂亮的美猴王,挂在大门上。我看仪式的隆重劲儿,一点不亚于贴春联。奶奶说那只美猴王一手拿宝剑,看家护院,另一只手拿小笤帚,扫除一切坏运气。

所有的这些风俗习惯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文化的积淀,所以,作为时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将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第4篇

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也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还有的说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五花八门的说法就越来越多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唱着这段民间的儿歌,我走进了乡村,我走进了端午节。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和妈妈来到了奶奶家,看见奶奶一只手里拿着一块花布头,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像勺子一样东西,把一些蒲公英、野菊花和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草。奶奶把花草舀出一勺放进花布头里,再迅速地把花布头包成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并递给姑妈。姑妈穿针引线,缝好后,就找了两根绳子,一根是红色的,下面还有丝带;另一根是彩色的。姑妈把彩色的绳子绕了一个圈,并用针把圈固定住,又把红色的绳子穿过圆圈并打一个结,一个香包就做好了,不一会儿,一个个香包展现在我和妈妈面前。"哇!我要!要!"我伸手就要把香包拿过来,对奶奶说:“宝宝要包,宝宝要包!”奶奶把花布头和木勺递给了我,我把一勺放进花布头里,然后把花布头折成三角形,接着穿针引线,可做好的时候,却活看像一个瘦干巴,简直和奶奶做的没法比。

妈妈接着说:“宝贝,加油!再做一个!”那时我明白了“骄兵必败”的道理。我长大了,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沾沾自喜,我相信,通过一次次的努力,一个个香包会做的更好、更完美!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第5篇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划旱龙舟的习惯。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是XX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赛龙舟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