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精彩5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作文>小学作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精彩5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精彩5篇
时间:2023-05-22 小学作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精彩5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第1篇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第2篇

在家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过节,我们的风俗也不逊色于别的地区呢!

就拿离我们最近,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来说吧!

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买肉,买糖,屯年货,生怕去晚了就没得挑了。还有做馍馍,杀公鸡,拜社王爷等风俗。可你不知道吧,这还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乡,过春节啊,很讲究,每天该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坏了风俗。例如阴历腊月二十八需要“把面发”,那就必须“把面发”,缺了少了都不行。还有春节得贴对联,不贴,“福”就不来,也没年味儿。还有吃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春节就也得必须吃饺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还会收到压岁钱,并且会对长辈说祝福语。

而第二天,则是串门送礼,祝福亲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心、健康、有才、进步。我们村里,还会有“会”。就是大家出来摆摊,还有人逛“会”。“会”上可有许多小孩儿见了两眼一亮的:糖画,棉花糖……那儿不仅有吃的零食,面摊也有!卖玩具、衣服、首饰、挂画的也很多,年味儿十足,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十分热闹,人们肩膀碰肩膀,脚尖碰脚跟。

春节还有一个都有的风俗。过年回家,与长辈团圆。这也是家乡的风俗。

还有,家乡过节的风俗很多:端午节,包粽子,系彩绳;重阳节,团聚,插茱萸;七夕节,看星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家乡的风俗,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都要记在心里,做在手上!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第3篇

清明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个文化传统节日,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为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到了清明节,扫墓的人们都会去先人的墓前鸣放鞭炮。听家人说放鞭炮,是为了叫醒在坟墓中的魂灵,让他们从睡梦中起来收好后辈们供奉的钱材。而现在随着绿色扫墓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家也开始提倡在墓前放几束花,磕几个头,以敬哀思就可以了。

每年四月五日起床后,我们一家就会搭上爸爸的汽车,启程前往白沙,给死去的亲人扫墓。

我们手提祭品,心情沉重地往山上走着。亲人墓前的草已长得很高了,外公把墓前的草清理干净后,我们便将火点起来,把纸钱一张一张的分开后,一点一点地放进火里,烧给在坟墓中居住着的亲人的灵魂,再虔诚地插上香,在坟墓前磕几个头许下自己的心愿后,最后将花束摆放在坟前,我们才会离开了。

清明扫墓,既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怀念他们的音容笑貌;又是一种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许下愿,鼓励让自己在新的一年多多努力。我想,这就是清明扫墓经久不衰的缘由吧。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第4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春节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代代传承的好节日。春节的高潮是从除夕夜开始的。这一日放鞭炮,吃团年饭,一家团聚,好不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大人们就忙着贴春联上灯笼;妇女们则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上蹿下跳地打下手。等大家都忙完了,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年夜饭。

这个时候,辛苦工作的叔叔阿姨们回来了,努力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大家一路风尘赶路,就是为在今天回到家里,一家团聚,在晚上赶着吃上一顿团圆饭。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欢欢喜喜,时而大笑,时而感动,整个家里都弥漫着幸福……

等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吃完年夜饭,便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放鞭炮的环节。

过年的时候大家为什么会放鞭炮呢?这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传说很久以前,每年大年三十,会有一只怪兽叫做“年”的怪兽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甚至连人都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回。有一次偶然碰到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烧火,竹子突然爆裂发出巨响,吓到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爆出响声,最终成功把“年”吓跑了。从那以后,每到大年初一,人们便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将之称为过年。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节日。年,虽然说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第5篇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习俗很多,吃汤圆,舞狮子,猜灯谜……每个习俗背后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今天就和大家来讲讲“吃汤圆”这个风俗。

“汤圆”这两个字的字音和“团圆”相似,而这团圆的寓意,就要从那个叫元宵的姑娘说起。

汉武帝有位爱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在园子里面碰到一个姑娘在井边,边哭边犹豫地想往井里跳,东方朔连忙拉住他问:“你为什么要哭,为什么想不开?”

“我的名字叫元宵,常年在宫中做汤圆,没有批准,我回不了家,我好想他们!”姑娘说完,东方朔想了想说:“我来帮你吧,今年你一定能和家人团聚!”

第二天,东方朔在街头上扮成一个算命的,假装算了算,便对周围的百姓煞有其事地宣布到:“正月十六,皇城会有大火”。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朵里,他找到东方朔,询问“这事如何处理?”东方朔假装想了想说:“火神很喜欢吃汤圆,不如让百姓们做好汤圆,在那一晚奉献给火神君。”皇帝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可是又要怎么瞒过玉帝呢?东方朔又说:“只要那天,在皇城内外挂满灯笼,这个城市就像燃起大火,不就瞒过上帝了吗。”

事情很快就安排了下去,那位叫元宵的姑娘,也因被派出宫外,教百姓们制作汤圆,得以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后来,每年元宵,大家都会吃汤圆,以示庆祝。

汤圆的口感细腻爽滑,里面可以包各种口味的馅儿,下锅煮到浮起就可以入口了。不仅好吃,还寓意“团圆”,表达着人们的美好祝福,所以直至今日,这习俗都在千家万户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