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范文4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作文>体裁作文>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范文4篇
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范文4篇
时间:2023-10-21 体裁作文

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范文4篇

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第1篇

在异乡看在故乡发生的电影,总会是热泪盈眶吧。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好像姜文做了导演,但姜文的深邃含蓄又没有一点体现。对我来说,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影片中所有的背景和人设,都可以说百分百贴近当时的背景,从开始的娶亲、抬轿······当一两个镜头是突出的,举例还有意义,当所有都是,那么就没必要举例了。

诚然,真实度与拍电影的年代有关,但在真实度上,无论是生活场景还是较少的战斗场景,都真实如生。相较于现在的效果,可谓做到了极致。

往往会不自觉地拿它和郑晓龙的《红高粱》作比较,毫无疑问的是,姜文饰演的余占鳌,要比朱亚文饰演的更加真实,也更加符合一个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男人的形象,机智、勇敢、虚荣、自傲、狡黠,让人看了会惊呼,这就是一个男人,一个中国男人,可爱而可恨。当然电视剧余占鳌有血有肉,但未免太傲了一些。

而赵薇的戴九莲和巩俐的戴九莲各有千秋,赵薇的戴九莲,一开始就藏着一种机智,而巩俐的戴九莲的机智灵活是慢慢显露,颇符合一个封建时期被嫁的女人形象;由于电影的短暂,戴九莲的形象很难在电影中体现到深刻淋漓,电视剧中的戴九莲形象却是丰满可信的。

老谋子是摄影师出身,对电影的画面感的要求要高于常人,红色作为主体色,象征希望和抗争,在短短90分钟内表现得尤为强烈,而电影本身,也相当于一个太阳,一颗炸雷,好像要从文革的束缚中拼命挣脱出来。

一般电影,要么现三分,留七分;要么现七分,留三分。但年轻大胆的张艺谋却要用十分的力,让所有的,都在这一片红色中体现,自然留不下值得回味的,但即使没有回味,90分钟的一片鲜红,也足以让那个沉寂的时代为之一颤。

对于这样一本长篇小说,拍成电影不及电视剧好得多,电影不得不珍惜每一帧、每一个画面,而剧却可以毫不吝啬地用细节讲述整段故事,对于红高粱也是如此。

故事的跳跃性让观众往往会跳出故事;而不去使用较多细节,使电影的煽情效果差了很多,无论是戴九莲出嫁、酒窖开工、罗汉惨死、戴九莲牺牲,都与电视剧中相差甚远。其实,电影版的原意就是为了讲述这个故事,并未在人物上下太大的功夫,因此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太符合审美观念。

我看完了电影,离开百讲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回荡着《酒神曲》。,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首歌,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其实,好像现在看以前的流行款式一样,无论艺术的形式会随时代变迁,铭记在人心中的,就应该是余占鳌的血性、痞性,而远不是饰演余占鳌的朱亚文或姜文的琐屑小事。

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第2篇

这几天,电视剧《红高粱》比较火,可能是因为汇聚了几大看点:其原著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该故事还曾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红遍大江南北,如今电视剧版的《红高粱》导演又是曾拍过《甄嬛传》的郑晓龙先生,所以,十分令人期待。从第一集我就追上了。

小时候看过电影版的,后又看过书,再品电视剧,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个《红高粱》真是不简单,让人生出多少难以忘怀的前尘往事呀!

红高粱之火热的爱

既然命名为《红高粱》,自然和高粱脱不了干系,此情此景,眼前顿时出现漫天漫地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风吹过,它们前赴后继,汹涌起伏,透着无限的生机,在薄气袅袅的高粱梢头,我们似乎听到四面八方高粱拔节生长的声音,那是生命的呐喊,那是人性的坚韧,那是人类不屈服的象征。

一顶红轿子抬着一袭红衣的新娘子九儿,却并没有新婚的喜悦,一通畅快淋漓的颠轿,反而泄去心中的许多不痛快,路遇劫匪,九儿不惧的站在烂漫的矢车菊里,粲然的笑看着余占鳌。只这一眼,便值得他拼了命的去救她。

红红的高粱热烈的爱,这爱如浓郁的高粱酒香,激发了追求自由爱恋、追求幸福的余占鳌和九儿,他们沉醉在那片高粱地里,爱得狂野,爱得不能自拔。

红高粱之火热的酒

九酒谐音,似乎预知着九儿为酒所生,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柔弱的九儿扛起了酒坊的一切,把自己的机智、泼辣、能干发挥到极致,却不失女人的温柔和美丽。

她一边打理着家族的一切,不辞劳苦,她一边火热的爱着自己的男人,不顾闲言碎语,她让自己如酒一般发酵,散发出醇香浓烈醉人的气息,这样的女子在那个时代真是够个性够奇葩。

其实,九儿的想法很简单: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十八层地狱。

所以,九儿至死不悔,即便是热血酒一般洒在了高粱地里,她的眼前依然是那个高大的身影,精致的脸。她留着为他准备的高贵的笑容,闭上了双眼。

红高粱之火热的血

高粱地里生活着原始的民族,如果这样世世代代活着,倒也不算糟糕,但是,这样的青绿岁月却没能永远持久,他们被彻底打破平静的那一天是——鬼子来了。

鬼子踏平了葱绿的高粱地,高粱的尸体发出噼噼啵啵的哭泣,他们不但牵走了人们的牲畜,并把人也像牲畜般牵走,为他们修路。

皮鞭、刺刀、枪声,会让我们屈服吗?不会!

一场活剥人皮的“惩罚”也昭示着我们与鬼子的势不两立。

高粱地的人们啊!骨子里都流淌着属于中国的火热的血,我们的土地神圣不可侵犯,我们的人民拼了命也要反抗,哪怕是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

点燃心中的那把火,把仇恨爆裂在畅快淋漓的红高粱酒中,四分五裂,与敌共尽。

就让热血洒在高粱地里吧!我们的民众有千千万,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我们可以拼了命追求自己的幸福,也可以拼了命把鬼子赶出我们的家园!

向红高粱人致敬!向如红高粱人一样抛洒热血的民族英雄致敬!

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第3篇

电影《红高粱》在学习和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资料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

影片注重突出情绪冲击力和画面的造型感染力,在银幕上鲜明的展现出创作者的审美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黄土高原的空旷视野下,高粱地中的崎岖道路,滚滚的黄尘,轿夫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鲜活的呈现出了一种张扬生命的力量。

在风中狂舞不止高粱,热血男女活力的云雨,伴随着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人性的解放和爱的觉醒。

简陋而原始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水汽和烟气,伴着来回走动的人,营造出来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来表现一种强烈的力量美。

红色的画面里,“我奶奶”、“我爷爷”们豪情壮烈的牺牲情景,表达对日军侵略的愤懑与仇恨,凸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部影片又明显的借鉴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如戏曲和话本中的传奇色彩,章回小说的白描手法,以及民间民俗文化的野性与活力。

《红高粱》的成功,正好证明了越是民族性的电影,就越具有世界性的朴素的真理。

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第4篇

《红高粱》既是“寻根文学”的终结,也是“新时期”“新历史小说”家族小说的起源。其中透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物的历史边缘性都给新时期小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通红的高粱地里,洒遍了爷爷奶奶们、父亲的、刘罗汉、刘副官、方六,“刘吹手”们的鲜血,也留下了他们辉煌的战果——鬼子们的鲜血。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爱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由此,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写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无边无际的高梁地红成汪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犷、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从而痛感如今现代都市中人性的龌龊和生命力的萎缩。

通过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使过往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