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拔苗助长》有感第1篇
想必你们应该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
《拔苗助长》写的是一位农民在田间干活,忽然想到了可以让田里的秧苗快速成长的方法,于是他便把田里的秧苗一棵一棵地拔起来。结果,第二天,田里的秧苗全死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农夫不应该想着一步登天,只有遵守自然规律,才会收到丰硕的果实。做事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要做的事情,不能潦潦草草地去做,这样是做不好一件事情,认真地去完成一件事,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的哟。
其实,读到这里,想想自己,我也不是一个脚踏实地做事的人。每次写作业的时候,为了快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便拿起笔,就开始“唰唰”地写,写得潦潦草草不说,而且还粗心大意,错误连篇。还有一次,为了应付作文,作文只写了两三百字,内容少的可怜,被老师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顿。
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拔苗助长》吧,也许还会有其它的收获哦!
读《拔苗助长》有感第2篇
今天我从妈妈手机上看了一篇中国传统故事《拔苗助长》。这篇故事我看了两遍,它说意思是说的一个农夫看着他地里的秧苗一天天的长大很高兴。但是就是长得太慢了,这让他很是郁闷,他恨不得他的秧苗明天就能收割。他终于想了一个让秧苗快点长大的方法,就是农夫把秧苗往上拔了一下,这一下就长高了许多,没想到第二天秧苗全死了。
他的意思是说秧苗它要一天一天的长不能脱离土壤生长,违背它的自然生长规律,不然最后得不偿失。现实中拔苗助长的例子很多,就像我们小孩子在幼儿园就要学习很多东西,让我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孩子非但没有成长还害了孩子得不偿失。
读《拔苗助长》有感第3篇
春秋时期,有个农夫,是个急性子。他每天去地里都要量一量禾苗有没有长高。可是,几天过去了,禾苗还是老样子。有一天,农夫坐在田地边上休息,看着地里的禾苗,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开始行动。农夫把每一个禾苗都拔了一下,他以为这样禾苗就长高了。到了秋天,农夫高高兴兴的到田里去看,以为禾苗已经长的很高了,但是一看,全都枯死了。
有一天,我看见我的妹妹使劲的扯自己的头发,她说:“我的头发长长了!”。她可真是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就与求成,反而坏事。农夫心急,拔了禾苗,结果全都枯死了。我的妹妹心急想要头发长长,差点扯掉头发,变成光头。
读《拔苗助长》有感第4篇
拔苗助长这个小故事写了农夫和小苗之间的事。
故事发生在宋国一个小村庄里: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一定都觉得这位农夫很笨吧!当然我也觉得他很笨,所以我想对他说:“农夫啊,您应该好好的想一想,如果你把苗拔高了这些苗会不会死掉,假如说苗死掉了,那不就白费了吗?”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的人永远只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