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第1篇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又称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渐渐地就成了我国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五彩缤纷,其中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流传最广。相传,有一名叫后羿的英雄,一口气射下了天上多余的九个太阳,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后来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他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有一次后羿外出狩猎,小人逢蒙闯入后院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她的身体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户,向天上飞去。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星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的发现月亮中有一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无论怎么样也追不到,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蜜食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习俗外,在这天还有人燃灯、吃月饼、饮酒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期,有一种纪念大师闻仲的边蒲心的“大师饼”,它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在唐代,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时,心潮澎湃,随口说出了“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这个传统佳节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有着许多的特别的意义,它代表着团圆,代表的收获。因此,一提到中秋节,满满的都是幸福与温馨!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第2篇
今天,妈妈带着我一起到乡下奶奶家过中秋节。我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已经好久不去奶奶家了。
路上,我让妈妈帮我买了一个花,还挺贵的,我和妈妈都也点不舍,但妈妈还是买了。“奶奶,奶奶,我们回来了!”还没到家门口我就大声地嚷嚷。爷爷、奶奶忙着出来迎我们,我提着月饼给奶奶,奶奶的眼睛笑成一条线。
奶奶准备了一桌子的菜,我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夜已很深了。爷爷对奶奶说:“快收拾,收拾准备祭月。”奶奶连忙把准备好的月饼、水果、粟子、菱角、花生等一样样摆放在大场中心的桌子上。最中央摆放的是奶奶亲手做的大圆饼,好大好圆就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爷爷把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和我带的烟花摆放到安全的场边上,看奶奶已摆好了桌子,我就拿着打火机点燃了鞭炮和烟花。看着天空绽放的烟花,我都已分不清哪是闪闪的繁星,哪是美丽的烟花了。我开心得手舞足蹈。
我多么希望每天都过节啊!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第3篇
徐徐的晚风,承载着一股浓浓的相思,给我们送来一个暖融融的夜。“今夜月明人尽望”在老家,中秋节晚上,我们搬了几把凳子和一张桌子放到后院
明亮的月亮悬在空中。我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而且饼的味道各式各样:有豆沙馅儿的,有蛋黄馅儿的,也有五仁儿馅儿的……盘子里还有许多特色美食,月亮渐渐升到我们头顶,微风吹拂着我们的头顶,像妈妈用手轻柔地抚摸着我。我看着天上的月亮,想起了古时候的神话传说,什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等。想着想着,我仿佛也融入了其中!
“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我看着中秋节的月亮,吟诵起了唐朝诗人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听到我吟诵的诗句,爸爸突然停下要说的话,问我:“妞妞,你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吗?”我一听,这谁不知道?便自信满满地说:“赏月象征着祭月,寓意是祈福团圆,吉庆呀!”“确实!看来,平日在学校没白学!”爸爸夸赞道。月亮原本的金黄色渐渐变淡,月儿更美了,就像嵌着墨玛瑙的金盘,月儿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忽明忽暗,明暗清晰,我不禁慢慢哼起来“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
宁静的夜晚歌声更显得悠扬婉转,犹如一股清泉流入我心田。看着月亮,我又想到了一个新问题:赏月寓意除了团圆,就难道就没有别的了吗?妈妈给我讲解道:“还有寄托情怀,你看,在这碧空如洗,圆月如盘的晚上,人们都在尽情赏月,偶尔会情不自禁的想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亲朋好友,未免会有些悲伤之情,我不禁沉浸在对亲人的怀念中:外婆!你要是还在世该有多好啊!我们可以一起吃月饼,赏月了,我又回忆了以前和外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小时候我不识字,外婆给我念书听,至今,我还记得那本神话故事吴刚伐桂,那时的我坐在床上,外婆一遍又一遍的给我读书,教我认字。
还有爸爸妈妈忙时,外婆带着我下楼玩儿的场景坐在桌子旁,而盘子里的月饼也已所剩无几。大家都仰望天空中的月亮,在这个团圆之夜,我祝愿世上所有家庭都能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第4篇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第5篇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欢中秋节了!
我国的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那天,我一边大口大口地吃饭一边赏月,可开心了!月亮又大又亮,真好看!吃完饭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吃!吃完月饼,我们这些小朋友就去玩花灯!有的小朋友的花灯上刻着一只美丽的天鹅,有的刻着一只顽皮的百灵鸟,我的花灯上刻着一只凤凰……我点了火,花灯马上亮了起来。我把它举起来一看,哇!真漂亮!
过中秋真美好!我特别喜欢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