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第1篇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唐王朝犹如一位蹒跚的老人,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大唐王朝犹如一艘破败的船,在狂风中苦苦支撑。大唐的覆灭离不开这八大现象: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屡起,赋税沉重,民间空竭,腐败严重。大唐气数将尽,前途已不再光明,诗人的内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怀热血报国之情怀,可却无处施展,晚唐诗人的作品,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在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牧出身富贵,乃三朝宰相杜佑之孙,因此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他曾经写道:“东风不与周郎变,铜雀春深锁二乔。”他对政治也颇有见解,但也许这样与众不同的思路与想法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目光,企图让惜才之人发现自己这方面的才能罢了。他的诗有李白如梦如幻的意境,有杜甫忧国忧民之情感,更有“诗鬼”李贺的一分奇妙与不同。
也许身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不及自己的本家杜甫有名,但他的诗却代表了晚唐最后的余音,就像是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信息。时代筑就诗人!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第2篇
总会不经意间触碰青春中的那些细枝末节,或喜悦或伤悲,就像小城里的故事,每天都上演出新的角色,亦像美国的悬疑大片,动人的演译着无所谓的结局。我抬头,向远处,搜寻我那斑斓的青春岁月。你,是逃不掉的当我踏进新班中,眼睛碰上你拿上清澈明亮的眸子,我就知道,我们迟早是一类人。虽然那时的你名列第一,高贵的像一朵百合,而我就像一个被遗弃在黑岸角落的孩子,自导自演的看着自己的影子。
但我知道,我们迟早都是好姐妹,因为在你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另一种自己。在以后的日子,我想帅不掉的泡泡糖一样粘着你,和你一起吃饭,一起读书,一起回宿舍,一起谈论虚无缥缈的未来,从设计师到教师甚至到大红大紫的明星,一起谈论学习上的喜怒哀乐,从ABC到正反函数甚至之乎者也。这辈子我赖上你了,你,是逃不掉的!时尚女王周末,我们总会骑单车驰骋在广阔的马路上。一路的笑声将宁静的天空斑驳成支离破碎的碎片,而我们俨然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然后,我们忙碌的奔波于各种精品店,拿出一种舍我其谁的架势,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另类的围巾、手套、发卡,甚至鞋带也与众不同,等完全武装好,我笑你的不伦不类,你笑我的前无古人。我笑道:你定会后有来者。继而又投入战斗中。
直到夕阳渐渐模糊了人们的身影,我们才踏上回家的路。你认真的对我说,你长大后要当一名设计师把我打造成时尚女王。我说:算了吧,我就是时尚鼻祖,那一天,我一乐,挥手一撒把你变成时尚女王还差不多。“那一个场景,我一生都会铭记。我们要当永远的闺蜜人生似一本大书,而岁月有一双无情的大手,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书却翻了一大半。某天,你严肃的对我说;剩下的日子,让我陪你一起努力,一起进入理想的殿堂,你答应过我一直不离不弃,我们要当永远的闺蜜。我笑道我会和你一起进入高中、大学,我还记得你说要把我变成时尚女王。你苦笑,我知道,你怕我落榜,其实,我也怕,那么熟悉你的陪伴,那么熟悉你的牵引,没有你,我像失去了天。以后的日子,我到教室总是最早的,课上总是最积极的。
每天都会伴着你与月光入眠,每次都会追着老师问个一二三。因为有你的陪伴,我不会孤军奋战。六月,弥漫真明媚的忧伤的季节。当成绩如柳絮一般纷纷落下时,我笑着打电话告诉你,我们可以当永远的闺蜜。在我空白的青春里,幸亏有你,给我留下亮丽的一笔。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第3篇
提到杜牧,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耳熟能详的《清明》,然而关于杜牧,却是知之甚少。
首先,杜牧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杜甫的远祖杜周是汉王朝的酷吏,而他的后代中有一个近代名将,叫做杜预,是杜牧的先祖,所以两人实为同宗。
其次,杜牧的家境。
唐玄宗晚年,政局动荡,又逢安史之乱,唐王朝由从前的一路好走,变成了一路走好。虽然生于官宦家庭,但爷爷爸爸走的早,杜家也是家道中落,自然不好生存。
最后关于杜牧本人。
虽然杜家家道中落,但杜家藏书丰富,祖父杜佑还写过一本书叫《通典》,为此杜牧还作诗云:“地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大致是说,我家穷的只剩下书了。这样的家境下,杜牧通晓历史,写的一手好文章,被称作怀古圣手。《阿房宫贼》,更是名垂千古。
中年的杜牧官做得很大,但多次自请外调;晚年更是写诗会友,甚至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真是把人生安排的明明白白。
了解了杜牧的生平,再读杜牧的诗,情感自然不言而喻,下面我们刨除杜牧的香艳诗,赏读两首其永古之作。
关于寄托个人抱负,以今天课上学的《赤壁》为例,表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关于借古讽今,同相举一例,之前学过的《泊秦淮》,讽刺当权者骄奢淫逸,昏庸无道。
杜牧实质上有一些精分倾向,浪的时候香艳诗成百上千,关于为什么后人无从得到这些诗作,有一种说法是他自己烧诗所致。而当生不逢时之时,苦于无法施展才华,(虽然官大,但时有贬官),只好把苦闷无奈写进诗中,尤其是咏古诗。
他是全唐最能怀古的浪荡诗人。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第4篇
《江南春》这首诗应该有不少人都知道,它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杜牧所创作,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绚丽的江南美景。
绵延一千里的黄莺和燕子都在欢乐的歌唱,绿油油的树海中,映照着一簇簇鲜艳的红花。傍水而建的村庄,高大的城郭,酒家挂着的酒旗,在空中随风飘荡,而南朝时期建起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都笼罩在朦胧烟雨。
杜牧在这首诗里,想表达什么呢?要想了解他的真正意涵,需先了解杜牧的生平。
年少有为的杜牧,出生于贵族家庭,23岁就考中进士。少年得志,家世显赫。春风得意的杜牧,很想有一番大作为。但无奈朝政黑暗,统治者昏庸荒唐。要如何才可以劝谏皇帝呢?经多方思索,杜牧写就《江南春》一诗。其中南朝四百八十寺还包含一个典故。
南朝的梁梁武帝,十分的信佛,认为佛祖能够保佑他长生不老。他甚至去了寺庙做和尚。但朝中的大臣们就慌乱了起来,皇帝走了,那国家不就完了吗?于是大家凑了一笔钱,把皇帝给赎回来。当然这个钱都得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回来。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可谁知道皇帝不久又跑到寺庙当和尚去了。于是,大臣们只得故技重演。如此往复,民间变得十分空虚。终于激起兵变,一位叫侯景的叛将,将皇宫给围了起来。不准官员进出,可怜的老皇帝活活饿死在皇宫里,而他信奉的佛祖并没有能够保佑他。这告诉我们,不能太过于迷信,否则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而在杜牧那个时代,皇帝同样信佛,大量资助寺庙,导致人民都去寺庙中当僧尼,民间没有人来劳动,国家经济渐渐变差,粮食也没法生产,人们都忍受着饥饿。如果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国家一定会灭亡,杜牧很是担忧,但又无从下手。之前就有人去和皇帝谈论这件事,结果差点就被砍头。他知道,如果直接像别人一样去劝诫皇帝,必定会引来杀身之祸,为了避免自己落得不好的下场,他只好用这种委婉的方式,通过诗来传达自己的意思给皇帝。
皇帝有没有听杜牧的意思呢?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从大唐帝国日后日益走向衰亡来看,杜牧的一片忠心可能是付之流水了。但他这种爱国情怀,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作为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要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不要过度的迷信佛教,要踏踏实实地做事。这就是一代末世才子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