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高中作文800字大全第1篇
转眼间又到了端午节,大街上响起了儿童们的歌谣声:“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今天,我和我母亲来到了外婆家包粽子。包粽子前,外婆告诉我说:“传说曾经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了!”母亲叫了一声。外婆赶紧带我走进了厨房,我看到地上摆着芦叶、肉、米粒等材料,母亲已经有模有样的包起来了,外婆也开始教我包粽子了:“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就好了。”外婆绘声绘色地边说边给我演示。我也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错过某个细节。听完,我也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我第一个粽子刚放米粒的时候,下面漏了一条缝。第二个粽子刚绑线时炸了开来米粒撒了一地。母亲瞪了我一眼,对我说:“去去去,你真是大呆子帮忙——越帮越忙。”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不久之后,种子包好了,我急切地说:“快烧吧,为了吃粽子,我早饭还没吃呢!”不久之后终于好了,我拿起一个粽子,“烫烫!”赶紧放下
我只好用筷子夹道房间,吹着空调,开着风扇,粽子很快凉了,我小心翼翼地拨开粽子,轻轻地咬了一口,味道有点咸,粘在嘴里,很有韧性,慢慢咽下去,感觉棒极了。
真希望下次端午节来得快一些。
端午节高中作文800字大全第2篇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却非常喜欢,不仅因为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还因为在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节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乐的。
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为过节作准备。大人们都赶着去集市上买油条、糖糕——它们是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没得买了。小孩们是为什么起早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割艾草。过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几株艾草,用来辟邪。可是孩子们割艾草不仅仅为了这个,艾草在他们手里还有一个重要作用——缝荷包。
吃过早餐,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忙些什么呢?当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这样才有意义。我跟大人们学过,知道大概怎么做——先到河边摘些苇叶,放在锅里煮软;然后用几片煮过的苇叶包些糯米(有的还添些葡萄干、红枣、猪肉等)。包好以后,便可以放在锅里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丰盛的午饭了,什么鸡啊鱼啊肉啊都有。我们小孩则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换。换完就一顿猛吃,然后评论谁家的好吃、谁家的不好吃。那场面绝不亚于一场辩论赛,因为谁也不承认自家的粽子不好吃。当然,我们每次去主要还是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于谁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着大人们还没喊开饭,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便给小不点儿讲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关于屈原的故事。
终于开饭了,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饭菜,其乐融融,这时候,我们还可以在电视上看龙舟竞赛。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们边看边打赌,赌哪条龙舟会赢,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在我家有个特殊规定,谁赢了就可以满足一个心愿,但是不能花钱。当比赛结束时,不管输赢,我们都很开心。
吃完饭,我通常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缝荷包。把艾草的叶子摘下来,用布包好,然后按自己的想法缝好就可以了。有的还在荷包上缝一根带子。荷包缝好后,和以往一样,大家互相赠送。每一个荷包里都装满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们都尽情享受着这个快乐的节日。真想永远留住这一天!
端午节高中作文800字大全第3篇
汩落江畔,有一位行吟的诗人,有一位且行且止的哀痛者,有一位面向风雨的歌者。他目光寥远,心情沉重,告别着这个他无能无力的世界。这便是端午节的主人公——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吃粽子、鸭蛋来纪念他,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来纪念他,使端午节延续至今,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原本,我认为端午节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因为屈原死了,再怎么样,一个忠臣自杀了,当他的政治理想破灭时,当楚怀王背叛了他时,当令尹子兰与靳尚谗毁他时……他愤怒了,他怒斥他们的不道德,指责他们没有责任心,揭露他们道德上与智力上的双重昏庸。这让我深深为之哀叹。于是端午节在我心中是那么悲剧性的。当每年的那天来临时,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手机械地往嘴里塞着粽子,手机械地剥着鸭蛋,没有那种吃到久违的食物的欢欣。因为端午节让我们失去了一位这样可敬却又可悲的人。在这样一个沉重的日子,我们是否真的应该“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哀叹“曾嘘唏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我也徘徊不定。
现在,端午节在我心中变成了激越雄壮的的赞歌。当屈原面对许许多多的迫害,他没有低头,他傲然昂起他那不屈的头颅。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那是孤独者的内心独白。但我要说,屈原你错了,当你奋力一跃,跳进汩落江时,多少百姓为你痛苦,多少人努力想要救你上来,说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又有多少人都自豪地谈起那个爱国的屈原。端午节便是的证明。你忠君,你爱民,你虽然已去世,但你的精神却永生永长,切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端午节已不再是那个悲剧的跳江纪念,而是人们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肯定,是人们对他独善其身的理解,是千千万万人民对面向风雨的歌者的敬仰。屈原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端午节便是对爱国精神的无悔追求。
当西方文化大潮向我们涌来,当其他国家自称端午节是他们国家的节日时,我们难免尴尬,但屈原,这个中国的子民——屈原会见证一切,他会告诉全世界,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透过他,你可以触摸中华民族的体温,感悟中华民族的大气,体味中华民族的风范,展现中华儿女最真最切的爱国热情。
端午节高中作文800字大全第4篇
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新闻,相关韩媒称“屈原是韩国的,端午节也是韩国的。”这让屈原先生在九泉之下怎么能安心?而且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了,他们的言论被世界承认了,这个事实无疑让中国人感到讶异和愤怒,同时我也在思考:韩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目的何在呢?它为什么敢这么做?
为什么?众所周知,韩国在历史是一个向中国俯首称臣的附属国,在近代又受到日本的压迫,如今国家经济的发展又不得不受约于美国,这导致了它疯狂的剽窃中国文化,除端午节外,中医、甲骨文、汉字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侵犯现象,韩国正在极力地改变受中华文明影响的韩国文明,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好方法:据为己有。何况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好的东西谁不想拥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全球化,不少国家收获了累累硕果,韩国也不例外,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它开始重视这个国家的内涵:文化底蕴。试想一下,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的国家怎么能经历风雨昂首挺立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韩国想用中华文明填的补自己的空白,企图利用文化来抬升自己在东亚的地位,明明是强盗般的行为,偏偏还要装得光明正大理所当然,它的虎狼之心,早被世界识破。
它为什么敢这么做?第一,它的强大后盾是美国,美国的超级地位代表了强大的实力。第二,中华儿女越来越不重视文化的现象被发现了。因此,韩国认为:既然你们不在意,我们又有强大的大哥,抢你的端午节不行吗,有本事你拿大炮轰击我呀!
这给我们深刻反思的机会,当韩国一次又一次地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华文化的时候,我们除了愤怒的谴责,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韩国可以将中国的端午节申报成自己的传统习俗呢?归根结底还是我们重视不够,保护不当。我国的文化保护部门也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防止他国的文化侵略,早日把中国文化申遗,刻上世界认同的烙印,并且让国民更加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
端午节,一个纪念屈原和吃粽子的盛大节日,在所有的华夏子孙心中都是重要的存在,单单从过节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喜悦来说,我们决不允许端午节离开我们。
端午节高中作文800字大全第5篇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