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范文回归作文第1篇
只见夕日欲颓,不觉尘鳞竟跃。桌角边泪水研磨。墨色愈加黑亮。暗夜,“色彩”何来?黑幕一片。朔月一轮,幽灯一盏。却也只是昏黄。独倚窗,望百里江堤,“山舞银蛇”,可觉星辰璀璨颜色?无奈,只得杯“酒“解千愁!沙场罢,余尘散尽。文场中,却仍在搏命撕杀。千军万马过独桥,吾乃败军之将。何以言勇?马革裹尸,色褪尽,不得染。化浮尘,暗淡无光。落夜随秋风,星星点点。落叶助秋风,时紧时松。一叶飘零,落吾卷上。
拾起,细观之。黄叶枯黄。叹光华已逝,了无生气!夏日浓绿,怎可回归?无言,独望。无所想。忽晨曦初露,光!透彻万物。白里河水,波光粼粼,山峦显现,鸟唱猿鸣。
吾起身,探窗而望,又见落叶,密密实实,悬浮于河水之上,随波而动,如千帆涌过。叶之金黄,何其灿烂!许是生命之歌在延续吧!夕日的生气归来,比绿的生命更高尚了。日,不也回来了吗,昨夜的晦暗,今晨的回归。这是日的轮回。生命的重塑!吾心已静,吾色重着,生之色采,起笔,动墨,绘之。
八年级范文回归作文第2篇
我们一家是在杭州工作学习生活的新杭州人,爸爸妈妈工作,我和妹妹学习,奶奶照顾我们的生活,爷爷还在老家,偶尔会到杭州来看我们。虽然我们在杭州十几年了,但是每年回老家过年还是必要行程。因为爸爸妈妈记忆里和骨子里的年味只有在家里,更何况奶奶呢!
奶奶是我们家最勤劳的人,她干着很多杭漂奶奶或外婆一样的工作,每天很有规律地早起晚睡,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她总有干不完的家务,一日三餐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洗衣拖地收拾房间,接送妹妹上学,偶尔还有我们的兴趣班……我总觉得奶奶很辛苦,但是她说她不辛苦,她干得很开心,为自己的家庭忙碌是幸福的,更何况一家人都认可她的工作。我想奶奶是爱我们的,所以她忙碌也心甘情愿。
奶奶很爱干净,她是我们楼里出了名的洗晒狂人。一年四季有洗不完的衣服床单和被套,而且只要有晴天,我们家的衣服就会出现在顶楼阳台,总是占据了相当多的晾衣绳。杭州的冬天阴雨绵绵,为了抢占有利位置,她经常早上点不到就把衣服晒到楼顶去了,一天还要上去翻几次面,难怪她这么忙碌!
爱干净的奶奶除了操心杭州的家,还操心老家爷爷的衣食起居。爷爷每次来都要给他把衣服洗干净,然后安排他回老家一周的吃食,总把爷爷的背包塞的满满当当。原来在奶奶心里,不光我们没长大,爷爷也是很需要她照顾,她都放心不下。
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奶奶就开始为回家过年做准备——给我们的小家洗洗晒晒,打扫卫生,还要远程遥控爷爷在老家也打扫卫生,让我们回家能住上干净舒适的家。其实我知道,不管爷爷打扫几遍,奶奶回家都会再唠叨一遍,像个将军考察军营一样到处看一遍,然后指出不足之处。哈哈,也许奶奶用这种方式来宣誓她的“领土”和“主权”吧!告诉大家她又回来了,回归她熟悉和想念的那个家……
八年级范文回归作文第3篇
期末考试结束了,暑假也来了,可我还是有很多压力未能够释放出来,愈想愈烦躁……
于是,我独自来到了乡下的一处小村子。这里景色优美,美丽的花草触手可及,就好像课本《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一样。遥望远处,花草树木多得怎么望也望不尽头。深吸一口气“咝——”的一声,清爽的空气一下子就窜进我的身体里,那叫一个爽!
闭上眼睛,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耳边时不时捕捉到风吹过草丛的声音,这种声音总是伴着蝉的欢叫,这所谓是大自然中最有活力的声音。
这神仙般的享受使我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啊,人生活在都市的吵吵闹闹中,有时也要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把身心交给大自然,理清头绪,再踏征途!
这个仙境般的大自然让我情不自禁地着迷,于是我决定寄居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好让自己好好地欣赏大自然。
吃完晚饭后,我在后山的树林里散步,夏风时不时透过茂密的叶子迎面扑过来,让人舒服至极。走着走着,温暖的夏风越来越大,传来一声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我兴奋地向海边跑过去。忽然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海面上翻滚着凶猛的海浪,夕阳给大海镀上的金粉早已被大浪弄得凌乱不堪,这与周围的树林搭配在一起,充满了生命力。我在沉思着……
在回村子的路上,我的步伐越来越轻松,身心一点儿忧愁也没有,原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返璞归真了。
大自然,是人类的故乡,即使沉迷片刻,回过神来原来亦是满目的碧绿,无限的生机勃勃,铺满人生的道路。
于是,我不再烦躁。
八年级范文回归作文第4篇
浅阅读是时下一种时髦的说法,这种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方式与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我更羡慕、更钦佩回归深阅读的人,因为他们有机会调动各种感官,体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经典无疑是庄重而伟大的。不过,现实生活中影响至深的,常常不是学者皓首不能穷的元典,而是删繁就简加了解说的选本。经典再经典,浓缩再浓缩,突出了主要内容,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却渐渐被人淡忘。我曾读过一篇散文,作者看到山里的孩子读捡来的旧书,其中的《蜀道难》一字不差,而城里孩子为了应付考试,只背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难道不是自诩为有文化的浅阅读者的悲哀吗?
读余秋雨的《寻觅中华》,我体会到深阅读的魅力。30年前,余秋雨潜迹半山的蒋家藏书楼中,研读古代文化典籍,他说:“我的生活立即变得纯净,我的心态变了,好像层层叠叠的山坡山树山岚一齐拽着我蹬开了山下的浑浊喧嚣,使我飘然升腾。”我不敢说这次深阅读改变了余秋雨,但它促使余秋雨开始慎重地思考一个大课题:什么是华夏文明?什么是炎黄子孙?一个普通人,甚至是学者,若没有任何动机,怎么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思考如此恢弘的问题?是深阅读激发了余秋雨的求知欲,又促使他将文化的魅力传播给更多愿意投身书籍的人。
其实,选择深阅读即选择了一种精致的生活,一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浅阅读中直接获取信息,很少认真思考。我们失去思考、钻研的主动性,得到的仅是一时的方便和快感,或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人群中炫耀的资本。而在深阅读中,我们解放想象的翅膀,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深入思考来解决问题,化被动为主动。
陈省身曾说:“读前人的书,欠前人的债。”读书为何会有负罪感?因为陈老从书中掘取的太多,如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读书欠债”?回归深阅读,使我们尊重作者,反复利用书籍中的资源和智慧,每一次深阅读都帮助我们挖掘先贤们不竭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归深阅读,为自己疲惫的心寻找一个安静的归宿,在书中觅知音、话人生。
八年级范文回归作文第5篇
海风呜呜作响,那是被历史的尘埃埋没了的珍珠在隐隐哭泣。
你总说,西方多好,欧洲一个小镇也有博物馆,独特的文化节,文化气息之浓烈,令人神往。中国何时才能学到那文化的高度?在满是法国梧桐的柏油路上信步,随处可见雅致的露天咖啡座和慵懒的,享受生活的人们,中国人何时才能学会那生活的态度?
我摇头叹息,中国何需一心自卑地向西方学习?中国所需的,或许并不仅仅是学习吧,更重要的,是回归,回归到那远逝的文明中去,重拾我们的文明精萃,辅以现代思想的营养,那么,我们的文化之根便能稳稳地扎根在大地之上了。
那文化繁荣的时代,历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听!那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有先秦诸子学说的思想碰撞,更有《诗三百》思无邪;看,那是有着四百八十寺的南朝,烟雨朦胧之间香雾缭绕,禅宗佛法,登峰造极;想!那是太平盛世的唐朝,天朝大国,盛产诗人,上至诗仙太白下至乡野秀才,人人吟诗,一本《唐诗三百首》句句精华,字字珠玑;吟!那是重文轻武的宋朝,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更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冲天豪气;读!那是满叹相融的清朝,一本《红楼梦》,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兴衰荣辱!中国,又何曾缺少过文化?
我在你眼中看到了一丝松动。
是啊,在这卷帙浩繁的文字海洋里,恒久留传的灵魂,是先知的神明!是那沉淀下来的生活态度与逸趣。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是自然生态的生活态度;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隐者闲适的生活态度;青莲有诗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既骑访名山”,这是狂放不羁行者的生活态度;更有周作人品茶的宁静质朴,老舍尝良乡的炒糖栗子,用木锤敲裂河蟹的老北京韵味。这又何尝不是中国人独特而考究的生活态度。中国人,又何曾缺少过生活态度?
我看到你眼中的惊讶与首肯,或许你已随我步入那灿烂的文明之中。
中国所需的,不过是回归罢了,难道不是吗?让漂泊无定几欲风流云散的文明,收拢于一处,我们的文化,便足以有千钧之力立于大地之上,那多年未稳的归属,又何等样真实!
回归到那远逝的文明中去,回归到孔子那精神至上的非物质文明中去,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暴发户式的享受,遍地可见的饭馆子同;回归到陶潜那不汲汲于宝贵的田园生活中去,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金钱至上,权利至上的人们;回归到中国古典文化中去,或许就会多一点真正的精神食品粮,少一点低我、俗的网络小说;回归到中国传统而的文化中去,或许韩国人就不敢叫嚣着屈原是他们的诗人,日本人也不敢大肆宣扬他们才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回归到那远逝的文明中去,做回那低调内敛,温文尔雅的中国人,所谓的文化入侵,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漫,韩国的肥皂剧都会不堪一击,中国会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上齐头并进,高速发展。
我看见你眼中闪烁着奇异光彩,你紧握着我的手说,回归,回归那远逝的文明,回归就在我们这一代,你漂泊无依的心,终于找到了落脚生根的地方!
历史长岸上,那被掩埋已久的珍珠正逐渐绽放它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