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5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作文>初中作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5篇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08-22 初中作文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精选5篇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第1篇

周六早上7:30左右,我收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深受启发!

“孝为德之本。”早在古代,甚至更远以前就有了这一观念,“孔融让梨”、“岳飞精忠报国”,都是这类典型的代表,就连伟大的周总理在操劳于繁重的国务之余,也无时无刻不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老父亲……这些都明确了从古至今“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然而现在,有些人却忽略了“孝”的重要性,由于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

于是乎,在生活中,就常常能看见下面一幕幕场景:快餐店里,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饭,,母亲却在一旁满脸笑容地看孩子吃;饭桌上,添菜的永远是母亲,儿子却不知道为父母添;大人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地拼命工作,小孩在一旁悠哉闲哉,还埋怨父母工资太低,买不起豪华的洋房别墅……

“百事孝为先!”正是因为有爸爸妈妈才能有我们今天的生命!不仅如此,父母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灵敏的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给了你一颗心,让你去感受世界……难道我们不应该心存感激吗?我觉得,孝敬很简单,只要遇到一些山珍海味或一些好玩的先想想父母需不需要在考虑自己,平时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

节目虽然已经播完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还深深印在我心中!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第2篇

3月15日上午8点钟,我在电视上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这部由于丹教授为我们讲的短片。它虽然时间非常短,但给我的感触却非常非常的大。

于丹教授首先讲了“孝”,“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我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这时,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文中,在生死关头,银行家爱德华毫不关心自己庞大的遗产,他最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父母,这令我深深感动。爱德华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多么平常的一句话,可是却包含了爱德华对母亲的爱。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句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陪陪他们,不要等到他们离开后才追悔莫及。

于丹教授其次讲了“仁”字。她说我们要多交朋友,不能一个人孤立玩耍,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小孩子从小多交朋友并和朋友关系要好,这是为走进社会打好基础。我现在就有很多朋友,所以我整天都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有朋友,会让我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于丹教授还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就是说人生下来并无恶意,本性是善良的,经过父母的培养和成长的经历会塑造我们不同的性格和本性。我觉得培养我们的性格和本性可以从日常习惯开始,比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守时、早睡早起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不要认为这是小事,良好的品格就是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养成的。

同学们,我观看了这个节目体会到了很多东西,你不妨也去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大有启发!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第3篇

今天是10月14日,星期日,上午7点,我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感恩教育》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你一个小屁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认识自己的价值;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三·四讲。

第一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这是我们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就是一个人在教育中完成了他自我的认知,和自我潜力的开发。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到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可将开的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习惯,爱发脾气,可昔日的父母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他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指出的现代儿童的主要病症,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自己。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第4篇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告诉了大家怎样去感恩父母。

她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4、5岁时,去一棵大树下摘树叶,拔树枝玩,有时他不高兴了,就会在树上刻字。到了小学时期,孩子来到树下一脸不快乐,大树就问:“孩子啊,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孩子说:“你看别的孩子有足够的学费,有钱去买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大树说:“那这样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卖钱,就有交学费和买玩具的钱了。”孩子高兴极了,每年秋天都来摘果,然后就不来了。到了成年阶段,孩子又回到树下开心不起来,再也结不出果子的老树问:“孩子,你把书都念完了,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你看我的同龄人都有家了,可我没房来迎接我的新娘。”老树说:“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壮的树枝,你可以把它们砍了然后去盖房。”孩子听了马上砍了老树所有的树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时,又一次不开心的回到老树下,树干问他:“你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孩子说:“我总要看看远方吧!我的朋友都飘过大海去了远方,而我却不能。”树干想了一会儿说:“你可以砍了我的树干,做一个木筏去远方。”孩子听了兴冲冲地把树干砍下拿走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头上长出了白发。一天,他来到树前,树根说:“我没了果子,没了树枝,没了树干,你就不会再陪我了吧?”孩子说:“该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现在,我就想陪着您晒太阳。”

其实,我们的父母一直像这样满足着我们,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让他们也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第5篇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其中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都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

百善孝为先,我平常对父母索取的多,对父母的体谅少,常常因为饭菜不可口就大发脾气,由于父母不答应我的要求就大哭大闹,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现在我知错了,应对父母怀感恩之心,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心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