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范文>教育范文>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23-11-13 教育范文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芦花荡教案第1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芦花荡优美景色,老师激情导入: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2、师生诵读。再次感受芦花荡的魅力。

二、课文探究。

1、自由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并思考下列问题。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分析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2、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可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xx说话,(先由学生归纳,再教师总结)

师生讨论后小结: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3、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意义。

可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xx”“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xx”的句式说话,(先由学生归纳,再教师总结)

结论: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4、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人物描写艺术探究

三、课时总结。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还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四、课后思考: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第二课时

一、故事复述,再现芦花荡。

复述故事情节,再现老头子的英雄事迹。(主要复述故事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二、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1、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自读品析,想像体验,揣摩体会。例: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了怎样的心理。

(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2、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三、景物描写,揣摩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

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四、语言品味,升华情感。

本站有专文论述,此处可直接引用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研读与练习。

②课外阅读《荷花淀》,更多地了解孙犁,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芦花荡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寒噤、阴惨、仄歪、转弯抹角、张皇失措”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梗概,培养速读文章内容并概括文章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人物性格,并学习用人物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

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展示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

四、初读、理清情节

A、补充文学常识:小说三要素

B、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明确: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找到队伍的故事。

五、再读、评析人物

(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A、确定小说主人公及其生活背景。

B、补充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学生举例)

C、用“老头子是一个的人”句式评价人物。

D、明确老头子性格核心:过于自尊和自信。

(二)精读课文,具体分析。

A、在文中找到最能反映老头子“过分自尊和自信”的语句,结合小说情节和描写手法,作简要分析。

B、交流:老头子身上,还有些别的什么品质?

C、总结(用四字短语概括)

老头子是一个自尊自信、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老英雄。

六、悟读、理解主题

文中对老头子形象,作了细致的刻画,文章还刻画了哪些值得敬佩、歌颂的形象?(讨论、交流)

总结明确: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七、拓展、延伸

文中“老头子”身上,凝聚着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假如“老头子”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仿照下面的颁奖词,给“老头子”也写一段颁奖词。

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堪称无怨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气。他像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丁晓兵的颁奖词

(明确颁奖词的写作要点:概述事迹,评论功绩,饱含深情。)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到了一位老当益壮的抗日英雄的形象,我们也学到了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将它们运用在语文学习中,你会有更大收获。

芦花荡教案第3篇

【设计简说】

芦花荡是编排在人教版八(上)一战争为主题的单元,本文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语言诗意盎然。以下课堂实录是备课组成员集思广益形成的教学流程的课堂呈现。

意在让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活动去熟悉人物──走近人物──喜爱人物──敬佩人物。同时感受孙犁文章语言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

【课堂实录】

一、导入:话说英雄

师:英雄就是这样的人:他有关云长刮骨疗毒时的谈笑风生,有诸葛亮空城抚琴的从容悠闲;他有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他有林则徐收复失地的殚精竭虑;他有邱少云“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献身精神,有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凛然正气……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由这些有名的和更多无名的英雄所写成的。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战斗在冀中平原芦花荡里的老英雄。

二、寻读:感知全文

师:芦花荡讲述的就是一位老英雄的传奇故事,速读全文,四人小组用“接龙”的方式概括这个故事。(提示:四句话把握记叙要素。)

生1:老头子护送两个小女孩过敌人的封锁线。

生2:由于过于自信,大女孩挂花了。

生3:老头子心里感到懊丧,发誓叫敌人十个人流血。

生4:老头子手无寸铁,智歼鬼子为孩子报了仇。

三、析读:赏析人物

师:讲完老人的故事,喜欢这位老人吗?最喜欢他哪一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自信。

生2:“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生3:“举起镐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对敌人恨之入骨。

生4:事先设好埋伏,引诱鬼子上钩──机智、聪明。

生5:像个没事人,早出晚归,悠闲的心情撑着船──勇敢、身怀绝技、乐观。

师:老头子这个无名英雄,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就奇在他自信而有自尊的性格,奇就奇在他悠闲而又乐观的情绪。

四、品读:感悟主题

师:老人有没有让人不喜欢的地方?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过于自信自尊“不怕,洗一洗吧。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太自以为是。

生2:爱逞能,打鬼子还要二菱跟着来看热闹。

生3:爱面子,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师:从中,你还能读出别的吗?

生1:我认为大菱受伤不是老头子的自以为是造成的。“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柔和地说,“柔和”可以看出他对孩子们的喜欢和爱

生2:我认为,他的过于自尊自信,正是体现了他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

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1:坚毅刚强的老人。

生2:是一位把对孩子的慈祥和爱深埋心底的老人。

生3: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人。

生4:是一位有高度责任心的老人。

师:老头子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美、人性美、有立体感、多面性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他的过于自尊自信丝毫不会成为我们不喜欢他的理由,反而更促使我们喜欢这位传奇英雄。

五、集读:积累语言

师:孙犁曾说:“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爱国的热情和战斗的英勇,是善良和美好达到极致时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美到极致的境界。”因此他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好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

请在文中找出写景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它是怎样为表现老头子的英雄形象服务的。

生1:“看见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写出小船的轻快敏捷,也烘托出撑船者的高超技艺。

生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象征斗争的胜利,英雄凯旋而归。

师:孙犁不是正面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以明媚如画的风光来烘托老人的传奇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