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
一、导入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课件展示大雁图片)
刚才同学们谈的是自己眼中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A给下列红字注音。
迁徙(xǐ)雾霭(ǎi)窥(kuī)探缄(jiān)默
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顾忌(jì)
B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它问世于1949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并概括要点,把握文意。课件展示问题组:
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学生速读,小组自由讨论明确。教师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全班明确。
四、讨论探究
1、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作用:(1)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五。品读赏析
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师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感受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谈感受:
明确: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4..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六、课堂小结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我们要像作者那样怀着一颗热爱自然、珍惜动物的心去品味作品,用心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七、拓展训练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例如: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
2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4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
5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张若虚
八、作业布置
1.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句子,请尝试仿写。
2.拟人修辞手法的写作尝试:写写家里的小动物。
3.了解中国动物保护现状。
4.寻找关于大雁的诗歌阅读。
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第2篇
《大雁归来》学案山东济宁李迎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雁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自主思考圈点批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知识卡片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选自《辞海》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垫底掌握主动
要求:根据学习目标,主动预习课文
1、积累字词
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结合语境体会含义
雾霭迁徙缄默窥探狩猎
凋零滑翔顾忌目空一切
2、圈点批注
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
二、自渎课文感知文意
1、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划出来,并简单概括一下,以便交流时能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
自我展示:
2、你从文中能体会到作者对大雁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小组内交流、发表不同看法记下发言要点
百家争鸣:
三、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1、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他对大雁怀有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美妙,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一点?
先个人找,做好批注和点评,再分组讨论、赏析、
赏析角度: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四、模拟对话加深体验
话题:大雁难飞
背景:一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往南方过冬的大雁,在路过河南新乡黄河岸边湿地短暂停留的时候,因吃了村民拌有毒药的玉米粒和中了猎人连环陷阱捕杀遭到了灭顶之灾。
角色:一只劫后余生、失去了亲人和同伴、独自在空中盘旋、哀鸣的孤雁
一名能够报道事实真相、关爱弱小生灵、唤起人类良知的优秀记者
一个曾用毒药、猎枪、连环夹等各种手段贪婪捕杀大雁的残暴猎手
要求:1、分别以大雁、记者、猎人的口吻模拟对话。
2、记者介绍出场人物、主持对话现场
3、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有合理的想象,有创意的配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延伸阅读
两则新闻
一、数百死雁顺水漂进河南
XX年12月07日14:48北京晚报
本报河南讯“我们看见成片的大雁尸体,从黄河上游漂下来。”12月2日晚上10时,新乡市民杨先生向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料,称当天下午他和朋友一起到长垣县芦岗乡的黄河湿地游玩,无意中发现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记者先赶到新乡约见目击者杨先生。“我和朋友在那儿待了3个多小时,看到约400具大雁尸体。”杨先生说,当地不少人来捡岸边的雁尸,还有人划着小船来捞。
12月3日中午1时,记者赶到长垣县芦岗乡附近的黄河湿地。
芦岗乡地处豫鲁交界,沿黄河有大量生长芦苇的滩地,当地人称之为“沙洲”。
记者沿着黄河滩寻尸验证。不时在滩边看到大雁的尸体,有的被搁浅滩边,有的在水中漂浮,有的已经腐烂,远处河面上漂着成片的雁尸。放眼望去,河面上十几只大雁的尸体正缓缓向下游漂去。而在这些“无辜者”的尸体上面,盘旋着十几只侥幸逃过一劫的伙伴。
据悉。这些大雁是某些村民为了给饭店提供野味而毒杀的,有人吃,就有人买,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卖,就有人逮,这条“食物链”,让野生的飞禽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雁群为救受伤同伴遭猎人连环陷阱捕杀
东方今报12月12日报道当一只大雁被铁夹套牢,其余的大雁多数不忍离去,它们哀鸣着,滞留在受伤的大雁周围伺机救助,可它们不会想到,在它们的周围,是更多的“连环陷阱”……
上周,本报与都市频道联合报道了在我省长垣和山东东明段黄河湿地大量大雁被毒死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2月7日,读者打来电话,说在巩义市与偃师市交界处的黄河滩地上,也有大雁遭捕杀。读者报料说,有人利用大雁的团队精神,用一种叫连环夹的东西,大量活捉大雁。以下报道省略——
相关知识团结的大雁
雁群是由许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大雁组成,在组织中,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在雁群进食的时候,巡视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而那只放哨的大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是一种为团队牺牲的精神。另外,雁群组队飞要比单独飞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飞翔的头雁是没有谁给它真空的,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人带头搏击,这同样是一种牺牲精神。而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而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如果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自发的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到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
一场非典,给喜食野味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其实,滥捕、滥杀、倒买倒卖野生动物,甚至宰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近,俄罗斯媒体披露:俄罗斯不法商人进行珍稀动物的非法倒卖,获利之丰厚就连军火商都自叹弗如。
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反走私部透露,仅去年一年,俄海关官员共查获了下列稀有动物:200只熊掌,10只喜马拉雅熊,8只鹦鹉,10只基科鹦鹉,1634只浣熊皮,3000只蜘蛛,30只以上的鹰类,还有7张鳄鱼皮。
警钟长鸣: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
珍爱大雁保护动物
大雁归来的优秀教学设计第3篇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半蹼鹬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事情不利而有所疑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本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但侧重点不再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应该着手把握作者的情怀
(1)拟对大雁有哪些了解?
(2)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市区的东西?
(4)本文表达的主旨?
四、重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二)
结合下列巨资说说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他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一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五、总结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把春燕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他是那样珍爱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