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模板4篇
当前位置:贝知网>范文>教育范文>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模板4篇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模板4篇
时间:2023-06-03 教育范文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模板4篇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第1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第2篇

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口算题:(逐题回答)

10×5 20×3 14×2 34×2

2.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3.教师引导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二)学习新课

1.板书出示:口算14×3.

(1)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2)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3)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 14×3=42

(4)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2.做一做

(1)投影出示:

16×2= 6×3= 25×2=

(2)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3)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①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②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3.试一试:140×3= 370×3= 1800×5=

(1)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4.做一做

投影出示:

150×6= 380×2= 130×5=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1―4]

(1)独立操作,直接写出答案。

(2)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

2.文字叙述题.

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

(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第3篇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2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板书设计: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第4篇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