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基础入门:学好书法的方法
当前位置:贝知网>知识分享>艺术百科>毛笔书法基础入门:学好书法的方法
毛笔书法基础入门:学好书法的方法
时间:2022-04-15 艺术百科

毛笔书法基础入门:学好书法的方法

学好书法的方法

一、沉心静气,用心感知。

首先选定一种小楷字帖,认真地进行研读,充分地理解全篇文章,直到横流倒背,烂熟于胸后,将字帖分段复印。文字太少显的枯燥乏味,太多又不便于记忆,我认为四行字一页为宜。摹写时,用透明的白纸(是考贝纸)覆在字贴上描摹,每日利用早、中、晚的时间摹写一页字贴,至少是十遍、多多益善 ,以此循环往复,坚持三个月后,再将字贴放大复印,以每字3-5公分大小为宜进行摹写,每日大小字交替,时间仍以三个月为宜。其目的是第一个月着眼于练习字形结构,第二个月着重于练习基本笔划(点横竖撇捺),第三个月着力于练习偏旁部首,以纠正自己原有的不良书写习惯。通过半年的强化训练,你对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接下来开始对临(照着字帖写)或者背临(默写字帖的文字),直到和原帖相似为止。至如行书、草书等其它书体的练习,如采用以上的方法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无论你练习哪种字,都不要放弃对小楷的练习,一定要把它作为重要的日课(为什么要练习小楷?但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赘述)。

二、选准字贴,情有独钟。

字贴的选择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艺术水准格调的高低,也决定着本人的审美观点(先入为主的概念在这里尤为突出),因此必须慎重,如果你练习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用,就选择唐、宋时期的字贴,如果您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和发展,建议你选择魏晋时期的字贴,但无论你选择哪种字贴都要做到情有独钟。如你选择了王羲之的字贴,就专练他的系列:楷书练习《乐毅论》或《黄庭经》,行书可练习《圣教序》或《兰亭叙》,草书可练习《十七帖》等,切忌见异思迁(我因见异思迁白白地浪费了十多年的大好光阴),不要刻意追求怪异和矫柔做作、扭捏作态,更不能相信“遍临诸家而后融为一体”的谎言,因用墨用笔各有技法,结构造形因人而异,只要你坚持练习,一定会有你自己的风格。

三、博览群书,拓展视野。

书法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是因他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依托,通过毛笔书写技法去表现、宣染文字内涵的高雅格调,反之,将不能独立存在。如某大书法家创作一幅主题为“你不是东西”的书法作品,就是写的再好恐怕也没有人会去收藏和鉴赏。因此,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提高本人的鉴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建议以四个门类为主,一是要通读、理解甚至是背诵古今精典的书法理论;二是要尽可能多的记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篇、名言警句,为你将来搞书法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从古至今的书法史和象形文字的演变规律。

毛笔书法临摹的方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 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