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综合性画谱有那些?
当前位置:贝知网>知识分享>艺术百科>中国画综合性画谱有那些?
中国画综合性画谱有那些?
时间:2022-08-10 艺术百科

中国画综合性画谱有那些?

过去学习书画,常常以画谱为范本,学习绘画的人,差不多都有一段临摹画谱的经历。

中国画谱出现的很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木刻版的《梅花喜神谱》,元代就有了李衍和管仲姬所撰的《竹谱》。随着明代版画插图的发展.不仅是编谱的体例逐渐丰富,而且印刷的技术和雕刻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画谱也出现了综合性和专题性的区别。

明代出现的综合画谱,如顾炳编辑勾纂的《伽氏画谱》又称《集雅斋画谱》,"明末清初由胡正言编辑的《十竹斋画谱》,清代沈因伯主编的《芥子国画传》,以上是在中国流传较早较广的几种。所谓综合性的画谱,是与专题性画谱相对而言的,这种类型的画名批集不同的国画品种,如山水、花鸟、人物以及题诗和解说等内容,图文并茂地编织在一起,由雕工刻版,有的还用木刻套色水印技术。早期圆满在编排上比较单调,系统性也较差,到清代《芥子国画传》向世,中国画学的谱式才正式形成并趋向于完著,成为初学中国画的必备课本。清末民初之际,出版了石印小清今名人画稿》等普及性的画谱,内容多属于画稿性质,都没达到《芥子国画传》的水平。

一、顾氏画谱与唐六如画谱

这两种画谱都是编成于明代。单线木刻本《顾氏画谱》刊刻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摹编者为明代画

家顾炳,他本人是画院画家,供奉过武英殿,得以看到许多名迹,因而尽力勾摹下来以为画谱。他所编辑的体例简单,以时代为顺序,辑刻了顾恺之、阎立本、阎立德、李公俄、苏武、米节、巨然、赵孟颁、管夫人、黄公望、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董其昌等一百零六个名家作品,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竹木等,每一画页配有作者介绍。学画者通过这一画谱,可以综观名人佳作于一枝。

《后六如画谱》又名《唐解元仿古画谱》,全书一卷。唐寅以山水、人物见长,在这本画谱中,有唐寅摹绘的山水、人物、花卉、鸟兽。唐寅长于细笔勾级,刻工也能精雕体现,读者从这本画谱中,可吸取其技法及布局上的精于巧思,及熟练丰富的用笔变化。

二、十竹斋书画谱

该画谱主要是以花鸟、兰、竹、梅、石结集而成,分别编排书画、墨花、果港、翎毛、兰诺、竹谱、梅诺、石谱,共八类。

《十竹斋书画谱》在当时流传的画谱中声誉很高,该画谱使用了水印套色技术,墨与色体现了国画的浓淡参差之妙,画谱中还摹刻有周之冕和陈道复的作品。画谱中特别是鸟的动态多样,配有名家题诗。在当时印刷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这种套色画谱,是一种非常出色的学画范本。

《十竹斋书画谱》的作者胡正言,清时任职武英殿中书合人,十竹是他的斋名,其画谱因以十竹斋为书名。

三、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传》是过去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普遍的一部画谱。出版二百多年来,初学中国画的人,都受到过这部书的帮助和启迪。凡是学过绘画的人,几乎无人不晓。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李渔,他在南京有一所别墅--齐子园。《芥子园画传》这部书的命名由此而来。

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李长衡的课徒山水稿四十三页,在此基础上,又请山水画家王安节,经过三年理整增编,归纳各种山水技法,以成系统,篇首还有文字部分。《青在堂画说》,并附有临摹古人的山水四十幅,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用木刻套版刻成,成为《芥子国画传》的第一集。

此后,沈心友又将清杭州画家请欧庵编的《竹兰诺》与王安节、王富草、王司直兄弟所编的《画学浅说》,合为画传的第二集,后改为二、三集。

但沈心友原有四集《写真秘传》的编写计划,未能完成。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书商把丹阳传真画家丁鹤洲所编《传神秘诀》,再凑集《晚笑堂画传》刻版行世,成为画传的第四集。已非沈心友的原作,作为《芥子园画传》的续集。丁鹤洲的《写真秘诀》,因为是中国人物肖像画最宝贵的传统知识,经过画传才广为传播。

由于画传的极受欢迎,而原书传刻失真,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由当时的画家巢勋,对前三集临摹后重印,并对第四集重新编辑,辑录了古代画人物的理论,保留了丁鹤洲的《写真秘诀》......